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盛明贤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主客易势

坐在蓬庐的西窗边,望着窗外的溪流与秋林,朱祁铭几近入定。

欧阳仝快步入内,“殿下,快马来报,数十万京军开赴大同不久,尚未与虏寇接战,便匆匆回撤,如今正在回京的途中。”

“此事当真?”

朱祁铭豁然起身,目中闪现出震惊、失望、愤怒的意味,良久后一脚踢飞座椅,“砰”的一声,座椅摔了个稀巴烂。

“数十万大军,人数远超鞑贼,却一箭不发,一仗不打,去而复返,荒唐!看来,朝廷并未被瓦剌人打醒,而是被打懵了!”

欧阳仝叹口气,“王振勇而无谋,而百官厌战、惧战,只会消磨明军的斗志。据传大军出关后,百官仍扯着不让天子历险的由头反战,这一路走下来,想必人心早已涣散。”

朱祁铭一拳砸在案上,木案轰然散架。“数十万大军集结于大同,有数处坚固的城堡可为依托,凭瓦剌那点人马,能奈我何!本王曾设想过最糟糕的战局,即我明军拼得几近全军覆没,却能让鞑贼遭受重创,令其一蹶不振。可是,本王不曾想到,还有更加糟糕的结果等着我军,那便是依照眼下的情势,鞑贼只需付出极小的代价,即可全歼数十万明军!”

愤然踱起步来,“一帮权贵如此昏聩腐朽,烂透了!”

欧阳仝一脸的疑惑,“殿下的意思是······”

“也先岂会不知‘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道理?明军仓惶回撤,正中也先圈套!”

欧阳仝一震,“天子亲征,郕王监国,殿下何不速回京城,与郕王商议此事。”

朱祁铭仰天长叹,“只怕来不及了!”奔出内室,叫住唐戟,“传令下去,护卫军即刻收拾行装,半个时辰后启程,奔赴山海关一线候讯!”

······

庞哲随郕王来到午门前,临别时悄声道:“殿下奉旨监国,但皇上同时密令襄王入京,请殿下留意此事。”

“知道了。”

郕王撇下庞哲,独自入内,来到午门左门一侧。

虽说是奉旨监国,但郕王毕竟只是一个亲王,故而不可在奉天门前听政,不得擅入奉天殿、谨身殿、华盖殿,更不能闯入后宫。常朝只能在午门举行,廷议则可选在武英殿。

内阁阁僚陈循、苗衷、高谷早候在那里,一见郕王,连忙施礼。

陈循上前数步,“郕王殿下,宣府、大同、甘陕一带都缺粮草,户部已移文各地征调,料半月之内即可补足。只是大同那边连日风雨交加,据传皇上亲率的大军粮草不济,配给的炒麦淋雨后俱不堪用,还请殿下召集户部众官速议此事。”

郕王思虑片刻,目光缓缓扫向奉天门那边,“户部有一大帮官员随行,他们自会择机从就近仓库征调。再说,皇上的车驾不是正在回京的路上么?”

陈循正想回话,却见于谦匆匆入内。

“兵部右侍郎于谦参见郕王殿下。”

郕王并未颌首,而是十分罕见地拱手回了一礼,“于大人不必多礼。”

“殿下,据羽书来报,皇上亲率的大军本想经紫荆关回京,但遭到虏寇尾随与堵截,眼下已移师宣府方向,打算绕道居庸关回京。”

陈循、苗衷、高谷闻言大惊,苗衷道:“大军为何改道?”

于谦神色凝重,“大同与京城之间的地面一马平川,若遇虏寇重兵截击,我军凶多吉少。而宣府那边山高路险,城堡密布,故而大军绕道宣府,经居庸关回京,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苗衷凝目而思,眼中仍有一丝疑惑。

于谦目光倏然一亮,“可是,若途中堵截的虏寇并非也先部属,而是阿剌的手下,那便大事不好了!”

陈循、苗衷、高谷顿时愣在了那里,郕王道:“于大人此言何意?”

“若那股虏寇果真是阿剌的部众,那便表明宣府沿边城堡已被阿剌攻破,我军经居庸关回京的举措,想必早在虏寇的算计之中。也先与阿剌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我军多半还蒙在鼓里!”

陈循、苗衷、高谷闻言骇然,苗衷顿足,“于大人所言非虚,宣府那边肯定出大事了!宣府守军丢失城池,杨洪却隐瞒不报,届时岂能指望他会率军出城应援?郕王殿下,情势危急,还请殿下速召重臣廷议!”

郕王沉吟良久,徐徐道:“速将此事转告司礼监内官,禀明皇太后定夺。”

······

军旅中的正统皇帝仍在对朝政实施“长臂”管理,朝中大事决于天子,琐事问于郕王,京中急事禀皇太后定夺。

时值八月初,皇上命广宁伯刘安充任总兵官、都督佥事郭登充任参将,镇守大同。降临阵脱逃的石亨为为事官,自募兵马戴罪立功。

转道宣府地界后,眼看居庸关近在咫尺,身边再也无人吵闹,皇上落了个耳根清净,正为摆脱了虏寇的尾随,又有宣府众多城堡作屏障而稍感心安,却不料灭顶之灾已近在眼前!

途中皇上仍有心情接连封官,充实边将。升都指挥使孙安为后军都督佥事,镇守怀安城;升宣府都指挥佥事纪广为后军都督佥事,充任参将。

与开赴大同时群臣屡屡力谏的情景截然相反,归途中再也无人出言劝谏,尽管君臣、将士饥渴交加,但谁都不想稍作停留,巴不得一口气奔回居庸关内。

可是,大军刚过雷家站,正待转往宣府时,就闻谍报传来。

“报!”

一骑快马驰近御驾,“皇帝陛下,有虏寇袭我后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七章 主客易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