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铁幕降临>第十三章 圣约翰大教堂
中央位置。

过了大约一分钟的样子,音乐响了起来,身穿白衣的童子军们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唱起了赞美诗。

做完礼拜,人们熙熙攘攘的从教堂里面走出。看着包令和汤木曜肩并肩的走出教堂,圣约翰大教堂门前的人们纷纷散开,让出了一个空间。

包令满面春风,“亲爱的汤,您的主意真不错,不与那贪婪的家伙正面交手,直接找殖民部解释训令的内涵,让他无话可说。”

汤大班呵呵的笑着,“律政司先生主要是吃相难看了些,身为副总督想要谋取总督的权力,他手伸得太长,殖民部自然要给他一个教训。”

包令看着半山腰还没完工的港督府,长叹了一声,“主要也是港府财政吃紧,否则哪有这许多事情。”

港督府始建于1851年,主体结构已修筑完成,但由于港府财政吃紧,一直没能进行装修。

“财政会好起来的,大人上任还不到半年,已开辟了多种财源。相信下午的马赛,港府又能得到一批丰厚的税收。”看到包令有些意态阑珊,汤木曜安慰了两句。

“下午的马赛一定获得成功,您出的主意从不让我失望。”包令点点头,脸上露出一种异样的表情。

“香港以贸易立港,我认为贸易应该是港府的主要税收来源。”

“你说得没错,要不是该死的鞑靼人捣乱,贸易量一直上不去,香港的财政收入绝对没有问题。”包令脸上露出一丝凶残的神色。

清代,欧美人也把满族称为鞑靼。

满清开放五口通商,上海、广州等城市贸易飞速发展,造成香港贸易持续的衰落。有英商上书殖民部,“香港已无商可营,岛上只可供作香港政府及其官员驻节之地,并收容一批身无长物的贫民而已。”

商务监督是包令的主要职责,进一步打开对华贸易是殖民部下达给他的任务之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大量货物进入中国,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英国货物大都不对销路,只有鸦片贸易一枝独秀。要不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早就准备动手用战争的手段,继续打开中国市场。

包令胖胖的身躯第一个上了马车,看着皇冠徵号总督马车笃笃笃的走了,在场所有人慌忙行礼。

汤木曜心中暗暗的骂道,可恶的战争贩子!执委会让他尽量拖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为团队在台湾的发展争取时间。汤木曜虽然与包令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交情,但要想让包令的野望变得不那么迫切,谈何容易啊。汤木曜心中想着问题,不知不觉的放满了脚步。

教堂门前的许多商人纷纷向汤木曜围拢过来。这些人大多是香港各个报社的老板,他们看到《香江日报》、《南华日报》印刷精美,曾多次找到汤木曜,想要学习南华印书馆的印刷技术,但都被汤木曜以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还没审核通过,予以回绝。

港府的首席治安法官奚礼尔首先拦住汤大班的去路,“汤先生,恭喜你了,你的两份报纸都相当成功,而我的《遐迩贯珍》却失败了。”

香港第一份华文报纸《遐迩贯珍》是基督教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因其既担任上海领事的职务,又要处理教会事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和完成这了复杂的编辑工作。因此,于1854年将编辑事务转交给曾协助他创办和编辑《各国消息》的女婿奚礼尔。奚礼尔除了完成香港政府首席治安法官的工作外,还兼做《遐迩贯珍》的编辑工作。

奚礼尔觉得《遐迩贯珍》的发行量每况愈下,自觉回天无力,想把报社卖给汤木曜。

对于奚礼尔的提议,汤木曜当场予以回绝。他宣称香港将成为亚洲的一个大都市,在这个城市中,将有十几万、几十万各个阶层的华人。

“我相信,未来的香港将会容纳几份、十几份不同的中文报纸。”

汤木曜告诉奚礼尔,华复机械厂出产的印刷机械已经在欧美申请了专利。他表示愿意为《遐迩贯珍》印刷技术的升级,提供一整套的服务。

“我的机械修造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华复印刷机。”汤木曜环视在场的诸位报社老板,“只要你们愿意出钱,我们华复洋行保证为你们提供最新的印刷技术,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圣约翰大教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