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至少在现在的卡里普特看来,未来德美两国能爆发大规模地面战的也只有非洲西北部地区了。至于说印度洋方向?整个西印度洋几乎就是同盟国的内海了,美国人想要过去也不容易啊。
“在我看来,美国人的硬件虽然很不错,至少在炮兵、后勤、步兵装备以及通讯方面在未来肯定处于一流的水平。但是总感觉他们的陆军战略战术却非常的落后,在未来,装甲部队和装甲步兵将是陆军的核心,他们将是进攻的发动机,是机动防御的骨干。但是在我看来,美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研发依然是围绕步兵展开的,不仅仅是现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陆军的似乎就没有考虑过对付坦克!他们未来的坦克大部分装备的都是榴弹炮,而不是加农炮。”卡里普特说道。
德国陆军开始研发的时候对坦克和突击炮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比如说最早的蟋蟀式坦克,上面的40mm机关炮其实主要是为了掩护步兵作战,算是低配版战车,而胡峰式突击炮兼容了反装甲和对付掩体的任务。没办法,你不能指望在1战前搞出一个性能还算可以的,装有旋转式炮塔和75mm加农炮的战车。
然后到了狼式坦克的时候,其主要任务还是为了对付坦克而生,否则,75mm加农炮完全可以换成88mm榴弹炮,前者弹头重量7公斤上下,后者的弹头重量10kg,如果是榴弹的话,肯定是后者更好,而且火炮重量说不定更低。而狼式坦克在随后的战场上也证明了它的价值,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以及西线,把英法联军的坦克打的七零八落。
如果说1战中德国装甲部队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话,那么在未来的装甲部队发展计划中,德国军方对坦克、突击炮以及坦克歼击车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和划分,并且为不同的装甲单位制定了特定的任务。
坦克自然分成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中型坦克的设计要求突出在一个性价比上,它首先要便于生产,拥有可以摧毁对方绝大部分坦克的火力以及在一定距离上有效抵挡对方等级别坦克火力的正面装甲。火炮配属以中等口径的加农炮为主,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后世德国人的75mml48火炮。到了战争中后期,如果压力大可以换装类似17磅炮这种级别的火炮。毕竟英国人可以在谢尔曼上装上17磅炮,德国人为什么不可以?
至于说重型坦克自然就是要针对所有对方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目标了,必须保证正面可以在较近距离上挡住对方95%以上的火力。侧面可以借助角度免疫对方中型坦克的攻击。而重型坦克本身拥有的火力足以击毁对方最强的坦克!重型坦克数量不会很多,但是却是进攻的矛头,用于撕开对方严密设防的防线,同时在大规模坦克战中发挥支柱作用。
实际上,以2战的攻防水平,造出一款正面够硬的坦克并不难,最难的是两侧也要一定的防御能力。德国人的做法是用吨位换防御,俄国人的做法则是拼角度。以空间换防御。结果最终出来的结果就是德国人造出了70多吨的虎王,大而无当。俄国人最终搞出来is2m坦克,(is3出来了,但是数量太少。)数据很不错,但是细节问题不少,比如说超大的d25t火炮炮塔导致的力矩过大旋转缓慢,以及才28发的备弹量。
而美国人在重型坦克上的脑洞比较奇特,在潘兴坦克上美国人搞出来的结果就是重点防御。(姑且这样叫吧。)侧面前部是3寸级别的垂直装甲,后面就脆了,总体来说潘兴坦克算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量产版坦克。以美国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实力,90l50火炮性能不错,正面防御也算中规中矩。很适合量产。但是在侧面防御的问题上,潘兴因为重量问题还是不合格的,而且在这个位面,90l50火炮的威力未必够用!
至于火力方面?以历史上来看,德国人是在长径比上一条路走到黑,最终搞出了88mml71和75mml70这种钓鱼竿火炮。火炮制作难度大,而且在面对大倾角装甲时效果不好。而俄国人呢,最终选择的是122mm的d25t和100mm的d10t。总体来说d25t面对大倾角装甲会好一些,但是因为采用分装弹,而且弹重过大,所以射速很成问题。120mm以上的火炮不是不能装在装甲车辆上,但是前提是你的内部操作空间大一些,能保持一个说得过去的射速。而d10t就比较均衡了,较高的穿深加上合适的射速。当然,如果能再加上美帝的穿甲弹技术就更好了。
至于说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历史上德国人虽然也区分了这两种武器,但是彼此之间经常混用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三号突击炮。这东西同时装备过75mm榴弹炮、105mm榴弹炮以及l43和l48两种口径的75mm加农炮,打坦克更是经常的事情。那之所以三号突击炮被称为突击炮,是因为他们一般是当炮兵编制存在的,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其实开始的时候三号突击炮是真正的突击炮,使用的是短管75mm火炮,或者德国人发现这个底盘不错,同时反坦克压力有些大,所以救出现了三号g型突击炮,使用了75mml48火炮,同时也有感觉75mm榴弹炮威力不够的,所以出来了装备105mm榴弹炮的f型三号突击炮!
当然,以三号突击炮的底盘强行上105mm榴弹炮之后在备弹量方面多少也有些勉强,使用105mm榴弹炮的三号突击炮似乎只有30发的备弹量。
至于说装甲防护?突击炮的防御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