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战线,我们从侧翼迂回过去,对手的装甲单位不会多,除了矛头处足够结实之外,剩下的部分很容易被冲散。我们的兵力依然占有优势,就算是用人海战术,也绝对可以干掉对手。”当侧翼发现德军主力的消息被送到了秋山好古面前之后,这位日军陆军的骑兵之父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边命令第三师团死死的挡住对手,同时其它两个师团迅速向其靠拢。

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走的,真走了,那就从是不战而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日军兵力比较多的优势,从各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一点点的消磨掉对方的攻击力。而秋山好古到现在依然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单纯拼步兵的话,日军至少是不吃亏。因为在炮兵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日本就是靠步兵的不断突击和侧翼迂回击败俄国人的,现在他打算重现当年的辉煌!

大量的日军开始蜂拥涌向侧翼,第三师团首先上去,然后是铃木孝雄的第二师团!后者还聪明一些,在调动兵力的同时,尽可能的集中自己手中的炮兵和机枪。而寺内寿一则和英国人在加紧穿过战线,然后重整部队,在秋山好古给他的命令是,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他的部队将在英国坦克的掩护下发动致命的一击,即使情况不利,但是日军并不是不能还手!

“不要在任何时候低估德国人的炮兵水平!”这是秋山好古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在备忘录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

塞克特少将当然知道单纯依靠步兵和少量的装甲部队是无法挡住3个师团,超过5位数的步兵前仆后继的反复冲锋的。人一满万漫山遍野!少量的装甲部队根本无法兼顾漫长的防线,更何况,他不能过分投掷手中的装甲力量,他只有一个装甲营!还需要应对英国人的坦克,在较为开阔的场地对决,对于双方来说机会是均等的,自己这边可以轻松的捅开日本人的战线,那么在英国坦克的带领下,自己这边同样有危险!

当大量的日军出现在德军的视野上时。当一眼望去,身着土黄色的军装的日军士兵连成一条条线,犹如海潮一般不断涌过来的时候,从开战到现在一直没有真正露脸的德军重炮群终于发威了!

按照正常编制,一个德国师拥有大小14个炮兵连!2个150mm重榴弹炮连,4到6个105mm轻榴弹炮连,生在的则是77mm速射炮连!一个速射炮连是6门火炮,其它炮兵连是4门火炮,也就是说一个纯正的德国师拥有最多36门75mm火炮、24门105mm轻榴弹炮以及8门150mm重榴弹炮!这样的火力不要说日俄战争时期的俄国人无法相比了,即使现在,除了德国内部更拔尖的军团之外,没有一支外国同级别的部队的固定火炮能超过这个水平!

而这个时候,当英法炮兵还在玩简单的炮兵集中使用的时候,依靠较为普及的无线电和野战电话,以及航空侦查,德国陆军已经开始玩分散式布置火炮,集中火力的打击方式!炮兵虽然最小以连为单位机动,但是却可以经过筹划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时对某个区域倾斜大量的目标!

塞克特少将集中了2个师超过100门各种口径的身管火炮,这些火炮通过牵引车、拖拉机,还有畜力进行机动,他们分布在攻击锋线后4000米到7000米的距离上,当日军第三师团发动第一波联队规模的攻势的时候,数千名日军正好撞在了德国人倾斜的弹雨之上!

“一支日军正在向我们攻击轴线的右翼穿插,很快就会抵达ad5区,足有一个团的规模。我们侧翼的步兵可能挡不住他们!”在一家do11型双座侦察机上,一封封电报正将日军的情况送到了德军指挥部,然后再通过野战电话转给炮兵。大约十五分钟后,已经准备完毕的德军炮兵开始进行试射,3分钟后,开始进入效力射击!

每过一分钟,都有数吨的弹药倾泻在目标区域中,根据事先选定的标记物、以及空中矫射提供的数据,成吨的钢铁带着死亡的呼啸从空中飞过,在眨眼之间落入地面,将火焰和死亡带给猝不及防的日军。

“这是我参军以来经历过最猛烈的炮击,大地都在火焰和爆炸中震颤,我的士兵排成长长的队形向着战场前进,而就在他们快要到达战场的时候,一道从天边延伸过来的火焰洪流挡住了我们的前进,一道火焰和尘埃构成的墙壁将我的部队炸成了数短,随后他们开始延伸,犹如火焰构成的巨人一般追杀着四散奔逃的士兵!”战后一名日军联队长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炮兵的第一lún_gōng击永远是最强悍的,有一种说法是有70%的伤亡是在炮击最开始的几分钟造成的。成片成片的日军和他们的武器被一双火焰大手从地面上抹去,然后留下一个个弹坑和被烧焦的土地。其中还零散的夹杂一些断肢和残骸。不断滚动的弹幕继续向后方延伸而去。将整个一个联队的日军打的支离破碎。

炮击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只有半个小时,而在进行完第一轮炮击之后,部分射程较近的火炮开始向下一处射击阵地移动,按照刚发送过来的命令,他们需要支援进攻部队展开对日军的纵深突击。

一个装甲营加上数个团的兵力对付两个日军大队自然是容易,但是当和第三师团主力部队接触后,压力也陡然增加了一个等级,别的不说,好几千日军乌压压的一片冲过来,那还是很唬人的!而且获得第二师团支援后的日军也积攒了一部分火炮,这


状态提示:第948章 势不可挡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