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江湖仙剑录>第五十二章 迷魂凼

瓦屋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远古青羌文化依赖尚存。远在西周末年,瓦屋山即得到开发,有神人蚕丛,名叫青衣,属于人族先辈,死后葬在瓦屋山,古羌人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庙堂“川主“、“圣德“、“薄山“、“遗福“、“万安“等,祀青衣神人,成为有名的“青羌之祀“。

从周秦到今日有许多道家高人人登临瓦屋山,如老君,张道陵,邓通、辟支、诸葛孔明、葛洪等道家祖师,都在瓦屋山上留下宝贵道家真典。在春秋战乱之末,老君西行到瓦屋山的青羌之祀访道隐居,留下道统,传下道书。汉末有张道陵张天师到瓦屋山下的易俗传道创教留下《张道陵碑》,创”五斗米“教,《华阳国志》:”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制造书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米教“,又称为”五斗米教“。之后,五斗米教随着张天师羽化飞仙之后,妖后雪千魅花了两百年时间占据瓦屋山,封为“妖山”,供万妖朝拜,诸民来朝。

瓦屋山又在五十年前,张天师三弟子赵升登山,与妖后密谈百天,不知用何好处说服妖后,瓦屋山再次回归道统,成屋山一派,称屋山派,朝山游人仍然络绎不绝,尤有妖类随同,人妖相处和谐,与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称为姊妹山。

小狐狸雪凝七曾听妖后雪千魅说过,瓦屋山之所以吸引数十尊道家祖师降临此地,无非是瓦屋山半山腰的秘境—**凼,此境乃是一片小世界,入界口奇中奇,天然自成**阵,神仙来了也能迷了魂,千万年来,没有人进去过。

道祖老君说过:此地有魂,可吞日月,可食山河。

李平安路过瓦屋山,身后悬浮的王长,血光滔天,犹有苏醒之形。

李平安想要继续走,他要到蒙顶山,请求高僧救命。

可是他发现他的身体不听使唤,无法向前走,仿佛前方有道无形的墙挡住了路,李平安他向后退了几步,忽然猛冲,如同撞在山石上,无形之墙坚不可摧,反倒是李平安倒飞开来。

无法离开瓦屋山!

李平安又通过小狐狸雪凝七的记忆知道,此地虽是道家祖地,却有**凼这一凶地,背后的正在入魔的王长道人该是被凶地**凼某种东西吸引,这才不让李平安离开。

真是踩到狗屎了,运没有,倒是危机一片。

山高水远,有道人腾空驾雾一晃而过,山间云色,沐浴阳光,金光璀璨,紫气氤氲,忽闻远处山路之间有脚步声临近,两人有说有笑,携手同行,一男一女,男的俊俏英凡,书生装扮,女的貌美如花,掩嘴轻笑,他们忽见石道上站着一个少年,在少年之后漂浮着个道人,少年如负道人,一副怪异模样。

男子名为陈庆云,青羌遗人,《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於蜀,为四部。突将、无前、賨叟、青羌。”千年以来,突将、无前、賨叟三部烟消云散,独有青羌一族活存下来,身在南荒之中姓杜的儒生曾写《秋风》一诗:“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白蛮。”表明青羌一族战力超群。

陈庆云虽是青羌遗人,却不曾受到青衣神的庇佑,不得亲临武道,走了仕途,只与十五岁便取得了举人首名,人称陈解元,被无数秀才崇拜,又在二十岁坐了状元郎,正入了那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大唐朝廷上呼风唤雨,他远离家乡活在长安城里有五年之久,此次回乡,一是面见父母高堂,二是带身旁这位皇家公主游历瓦屋山,他以青羌十七种驊骝饰文罽,述说家乡种种美好,其意无非是想表达他的思想之情,想要回乡看看,却得山河公主听见,陈庆云又说些瓦屋神仙故事,深得公主喜爱,这才得请个假,回家走上一遭,见了部落,拜了父母,他就带着山河公主登临瓦屋。

在漏天之地,深深流传一句话:“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妖后雪千魅又称白帝,大雪山是诸多河流之源,故有江声通白帝之句,瓦屋山势之头便是青羌部落,山之灵栖息在青羌里,青羌部落贡拜山之灵,尊称一句山神,便有了山势入青羌之说。

陈庆云也曾是踏访仙踪的少年,奈何大道无情,青衣神的光辉没有笼罩他,按照族规,他便不可修习部落《青衣剑法经》。

山人做不成,那就做个俗人吧!

陈庆云饱读诗书,内心仍是留有遗憾,不曾清贫难成人,未经挫折总天真,心中的武侠梦依旧天真存在,所以他荣登高堂,便主张文武同修,欲要大唐举世皆武,这等主张已经算得上是离经叛道,在重文轻武的国度里提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主张,立刻遭到诸臣弹劾百家针对,他状元之名摇摇可危,幸得山河公主出面帮助,他才免于劫难。

遥远就见少年奇状,陈庆云和山河公主都一阵好奇,身处俗世,虽为皇贵,却有生老病死,诸事烦身,心底是渴望成为一个山人。

山人,一般泛指江湖人士。

所谓仙,是以一人一山,问道求仙,无非求道长生,快意江湖。

他们羡慕得很啊!

只是俗世与江湖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如同天渊,深不见底,没有人可以逾越。

俩人走来,陈庆云行礼说道:“见过这为侠士,鄙人陈庆云,俗世书生一个,如今登临瓦屋山,是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得到些高人亲眯,不说收下为徒,就是高人赏下些灵丹妙药或者符篆,也是三生有幸。”他没有介绍山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 迷魂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