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军警无界>第三章 三个月的军训

江南的9月,被称为“秋老虎”。一缕晨曦带着微微的红色,越过外面的小土堆,穿过院墙漫射进来,没有阳光的直射又有些小风,空气里带着一丝凉意,树上的知了已经醒了,偶尔发出一声鸣叫。

“咻咻咻……咻咻咻”,一阵哨声响起。姜晓洛一个激应坐了起来,抬起头看了看窗外,天已经亮了,回头看看床边的闹钟,早上6点。

是起床号。姜晓洛想起来了,这是在部队,起床、睡觉都有号子的,想到这,他笑起自己来。常家杰和隋兴国也起来了,正在套衣服。

“咻咻咻……”,又是一串急促的口哨声。

“快快!”常家杰喊道,最先跑了出去,姜晓洛他们紧紧地跟在后面。

平房西头靠着大门的就是队部,队领导站在台阶上。不断有人从房间里跑出来,慌慌张张地站到队伍里,满眼扫去,都穿着淡蓝色的上衣,没有领花,没有肩章,光光滑的,下身是藏青色的裤子,肥肥的,看上去不太协调。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正规起来!这里是部队,是有纪律的,起床、早操、吃饭、训练、睡觉都是有时间的,有规律的!”汪队长严肃地说道。

“昨天队里都说了,今天上午开会我们还会讲一些具体的东西。下面是早操,跑步!”

“向左转!目标操场。”

刘副队长一声令下,队伍转过身,一个个地跟着从大门下了台阶,上了门前的路向右拐,等队伍都走到路上,刘副队长在前面领头,向着马路西头跑去。朝阳下,两排队伍零零散散,歪歪扭扭的,姜晓洛在部队的第二天就这样开始了。

姜晓洛昨晚几乎没怎么睡,天热也睡不着,躺在床上,想想这个想想那个,也没个头绪,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部队,他小时候曾经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在安徽的大别山里,现在已经记不起什么了,父母也很少说起在部队的事,偶尔聊起的时候才提上一两句。

老姜不愿意转业,苦了好多年终于当了个官,这对一个农村穷苦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他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就是因为家里穷,妹妹在很小的时候就送人了,好在那家人对她不错,让她上了学,后来到了湖北一家水电站工作,最后定居在那里,也是有了好的归宿。老姜原想着在部队干上一辈子,如果时运眷顾,混个不小的官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后来部队撤编,也就没了指望。

姜晓洛倒没想过自己以后能否当上官,他现在能想到的,就是当了兵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哥哥在上大学,姐姐明年也要考大学,弟弟还要上高中考大学。这样想来,他的心里还是有些小激动,还有一点小自豪的。

时间回到离家前的那晚。老姜家的客厅里摆了一桌子的菜,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姜成不在家,前两天回学校去了。

“来,把酒倒上,今天是个好日子,都喝点。”老姜拿起酒瓶给自己倒了一杯,等着子女们自己倒酒。

桌子上放着两瓶陵王啤酒和两瓶桔子汽酒,老林拿出起子把瓶盖撬开,递给孩子们,姜艾接过汽酒给自己和姜晓洛倒了一杯,姜晓丁拿过啤酒倒进杯子里。姜晓洛不喝啤酒,觉得味道怪怪的,姜晓丁却喜欢喝。

“妈,你也喝一点。”姜晓洛拿过母亲面前的杯子倒了一杯汽酒。

“喝吧!”老姜看到大家满上了酒,举了举杯子,扬头自己先干了一杯,大家也都笑着喝了。

“到部队好好干!”老姜满意地看着二小子。

在老姜的眼里,孩子们都不错。家里条件不好,孩子又多,虽然能填个饱,但营养还是不够,一个个都长得瘦瘦弱弱的。这几年看着日子好起来了,但家里的开支也大了,年前老伴看到别人一包包的卫生纸地往家搬,说是要涨价,也买回来一大堆,用到现在还有半柜子,结果价格也没怎么涨,倒是一把花了不少钱。想到这,老姜倒自笑起来。

“看爸今天高兴的!”姜艾端起酒杯和父亲碰了一下。

“来,儿子,喝一口!”老姜端起杯子,朝姜晓洛举了举,姜晓洛连忙拿起酒杯举了一下,一口喝完,放下杯子,打了一个嗝。

“到了部队,苦,多吃点!”老林看着儿子,目光里很是不舍。孩子还小,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她有些难过。

“看你妈,这是好事,虽然远点,但在部队,放心吧!”老姜点上烟,惬意地吐着烟圈。

孩子去当兵,家里的负担要轻一些。自己也觉得孩子小,一个人跑到安陵去,有些心疼,但好在是在部队,倒也没什么担心的,自己当年不也是一个人就去当兵了嘛!这事老姜一直挺骄傲的。

军工厂的家属区,点点灯火,夏天的夜晚,倒显得有些安静。

“同志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华东信息技术研究所教导队日语班开学典礼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教室里。黑板上写着“开学典礼”四个大字,黑板前面放着两张长条课桌,坐着4个军官,中间坐着的那个,胖胖的脸,戴着眼镜,年纪大一些,坐在他左边的是汪队长,右边是王教导员,刘副队长坐在汪队长的边上。

姜晓洛坐在位子上,盯着前面的黑板。这就是部队生涯的开始,从这一刻起,他就算走上了从军的道路,开始了人生新的阶段。

姜晓洛看了看前面坐着的领导,他们的军装上有领


状态提示:第三章 三个月的军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