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备中的伊达独眼龙>第一百三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2)

川崎赖广捋了捋新长出来的短须说道:“如此说来,我们打出伊达家的旗帜,应当先攻新宫党,东伯耆众不会来援救,不过现如今新宫党还有多少兵马可以使用,可否一击而成?”

石松文吾立即回道:“新宫党由于老党首尼子刑部少辅国久年迈,再加上数度被尼子晴久击败,身形俱疲,已经许久没有出来管事,现如今的新宫党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尼子诚久为首驻扎在米子城,常备军约在三百人上下,动员力大概有五百人,另外一派则是以尼子敬久为首驻扎在尾高城,常备军约在四百人上下,动员力大概有上千人。米子城与尾高城相距约在两里左右。”倭国古代长度单位,1里大约等于现代4公里,文中两里地换算后就是八公里,米子城和尾高城两城之间是相当近的距离。

细川通政注视着地图,抬起头说道:“依照我的建议,吾等既然已经得了殿下的首肯,虽然有三个月攻略时间,但是也不能够枯坐等待时局变化,还得先发兵攻其一地,好确认出云国的反应。米子城引中海的海水进入堀内形成护城河,再加上米子城在凑山山顶修筑本丸、北东山腹修筑二丸、山麓修※⊙筑三丸、北尾根修筑内膳丸、东边饭山为虎口。城高城厚,易守难攻,有兵上千,一旦陷入笼城战,尼子义久引兵来援,怕是不好攻陷。”

吉田政成赞同道:“正是如此!吾等不需要攻击米子城,只需要攻其外围城砦,我看尾高城便是不错。尼子诚久和尼子敬久兄弟不睦由来已久。只要行动迅速。就算尼子诚久不计前嫌,我们也可在日野川西岸堂而皇之的立下阵地。若是月山富田城反应极快,说明局势尚可控制;若是月山富田城慌乱而不能够自救,米子城自顾笼城,则说明其内部已经乱成一团!可以劝降米子城等城,不识好歹,大可乘势而下,一举灭之。”

川崎赖广皱了皱眉头。方才说道:“说到劝降,那尼子敬久倒是与殿下相交,尼子诚久却没有任何交集,这尼子诚久会答应投降嘛?”他可是知道当年尼子敬久多次来访的事情。

吉田政成淡然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听闻新宫党老党首尼子国久宠信尼子敬久,而疏远尼子诚久,故而尾高城守军比米子城还要雄厚,一旦让尼子敬久反应过来,动员起一千三四百人的话,再想要攻略尾高城就难了。况且。传闻尼子诚久脾气暴躁,曾经鞭笞过尼子义久。只要取了尾高城,米子城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不得不考虑后路。”

竹叶井氏高沉吟片刻,同样赞同道:“我赞同先取尾高城,取下尾高城之后,一面可利用日野川,另外我提议向东伯耆国人众劝降之,大可提议让南条宗胜担任东伯耆守护代,先稳住再说。”

清河衡秀一派案几,起身道:“看来不得不取尾高城。吉田政成,你作为先锋官率领前部八百人立即前往日野郡江尾城,令江尾城主蜂塚右卫门尉率本部作为向导出击尾高城,我于你全部铁炮,务必将尾高城夺取。川崎赖广,你率领左部五百人,跟随在先锋之后,布阵日野川,遥视米子城。细川通政,你率领右部五百人,一路对日野郡劝降纳贡,让其跟随之。石松文吾,你探查出云国和东伯耆国动向。其余诸位与我一同押运粮草辎重缓行一步。”

众将听命。

江尾城,又名江美城,位于日野郡江尾要害,乃是日野川与大山火山活动行成的断崖上修筑而成的城堡,由当地国人蜂塚安房守修筑,到目前已经历经四代人的居住。

大永年间,尼子氏伯耆侵攻,蜂塚氏降服于尼子氏。

江尾城一代作为米子平原连接美作国水陆交通要地,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尼子氏和毛利氏争斗战的舞台。蜂塚氏在永禄七年反出毛利氏,遭到毛利方大将杉原盛重猛攻,城主蜂塚右卫门尉一族自刃落城。

现如今历史早已经发生改变,那位将蜂塚右卫门尉一门斩尽杀绝的杉原盛重早已经死在了备后国伊达政衡和毛利元就的争斗中,蜂塚右卫门尉也审时度势,在伊达政衡夺取美作国之后便降伏于伊达家,成为了伊达政衡的家臣。

作为水陆交通要道的江尾城,要不是尼子晴久、尼子义久、新宫党乱成一团的话,怕是也不会轻易的落入伊达政衡的手中,毕竟江尾城对于伊达家来说有点儿鞭长莫及的感觉。

蜂塚右卫门尉并非是一个聪明人,但是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还是知道一些生存之道的,现如今尼子氏衰败,伊达氏崛起的大势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听得伊达大军到来,哪里还敢怠慢,立即迎入江尾城。

吉田政成哪里会在江尾城逗留,他明白一旦伊达军进入伯耆国的消息传开,想要出其不意攻取尾高城,威慑米子城的机会就会破产,一旦让尾高城动员起足够的农兵,破城之日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蜂塚右卫门尉倒也没有反对,听得吉田政成的要求,立即调派了三百人,亲自带队跟从吉田政成前往攻打尾高城,他明白,一旦伊达大军进入伯耆国,伯耆国的天就要变色,如果不抱住伊达家的大腿,以后怕是没有如此好的机会了。

合兵一出,一千一百人的兵马沿着日野川快速前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便来到了尾高城外。尾高城守将尼子敬久不敢置信的望着城外撑着竹羽雀大旗的伊达军,惊恐道:“如何是好?”

尾高城不比米子城地形险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