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备中的伊达独眼龙>第一百四十五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9)

对于大内义长实在是提不上多少兴趣的宫泽平八有口无心的接道:“是吗。”不过,宫泽平八的下一句话却令他大吃一惊:“葛笼君前几日抓住了一名吉见家的家臣,就让他带一个口信给吉见正赖好了。”

益田藤兼当然清楚被抓住的正是吉见正赖的部将波多野赖信,乃是波多野滋信的嫡次子,波多野滋信去年的时候已经病故,故而波多野赖信继承了其家业服侍少主吉见广赖。

宫泽平八笑道:“是战还是和,战斗的话那么就让他们洗干净脖子等候我们的攻击,和的话就让吉见正赖承担起责任来。”承担起责任的意思就是让他切腹自刃,其余人等就能够活命。

益田藤兼听得宫泽平八如此残酷的回答,心头一凛,说道:“如此一来怕是要拼命的,三本松城内现如今涌进了五千多人,我们也就只有七千多人,攻城战的话怕是伤亡巨大。”

葛笼衡忠、陶山衡长、山内隆通、三吉保高、宫景盛、小笠原长雄、佐波隆连、重藤忠秋等将纷纷前来,听得两人的一问一答,也都想要知道宫泽平八的攻城战术是什么。

宫泽平八环视f∈了一眼四周,说道:“诸位,他要打笼城战,我们难道就要跟随着他们的节奏走嘛?!去年,大内义长便在春耕之际打了一场笼城战,虽然无功而返,却耽误了农时,歉收严重,现在又是粮食最为紧张的时候,现如今三本松城内的粮食怕是不用两个月时间就得断粮。”

众人听了一凛。石见国号称山之国。要不是银山的话。怕是没有人愿意来到这片土地,津和野川附近多是峡谷,粮食出产本就不足。自己产出不足,只能够从外面购买,只是近年来,由于大内义长与吉见正赖的关系不睦,出云国内动荡不安,安艺国方向一直隔绝商路。有钱都买不到一粒粮食。现如今,三本松城一下子涌进五千多张嘴巴,虽然看起来守城无忧,可是一旦缺粮,城堡将不攻自破。

此刻,众人方才明白宫泽平八为何要高调进入石见国,还留给吉见正赖足够多的时间来招募农兵,正是为了让吉见正赖的粮食无法供给,达到饿杀津和野的策略。

宫泽平八见得震住了众将,下达了饿杀津和野的命令:“要达到饿杀津和野的战略。那么就必须断绝三本松城和外界一切联系,同时还要不断对城下町放火劫掠。阻截敌人可能的救援。”

说着,宫泽平八指着三本松城说道:“三本松城建在灵龟山之上,三面环绕津和野川形成天然护城河,另外一面则是群山,看似易守难攻,如果采用饿杀的话,实际上只要将通往津和野川上的桥梁全部销毁,在浅水滩附近修筑土城,群山一面大可以修筑几座阵屋监视动向,在通往外面的峡谷设立多道关卡,还有需要每日每夜的袭扰三本松城,如此一来,饥饿加上劳累,我倒是要看看,吉见正赖能够挨到什么时候?”

饿杀之计并非今日方才有的,原历史上丰臣秀吉饿杀三木也非其独创,在春秋时,宋国遭到楚国围攻长达八个月之久,易子相食,最后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正是饿杀的经典战役。

很快,吉见正赖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来犯的伊达军自顾着构筑土城,设立关卡,并没有进攻三本松城的意思,探马冒死潜入近前,细细辩别,发现每座土城多的三四百人,少得一二百人。环绕在津和野川对岸足足修筑了十一座土城,环环相连,还有机动部队巡弋。

异母弟吉见赖员暗中找到吉见正赖,报告了粮食已不足一个半月的事实时,吉见正赖方才知道伊达军采用的是饿杀的策略。

弘治元年(1555年)五月十日,天气已经非常凉爽,晴天。

从伊达军来到津和野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天时间,伊达军自顾得修建壁垒,构筑防线,没有其他任何动作,只不过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终会敲锣打鼓一番以作骚扰,便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军心浮动,收拢战线,放弃外围城堡,将所有兵马全都聚拢三本松城的策略显然已经失败。使得城内军心动荡,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些日子里都被伊达军的动向给磨灭了,都在担忧粮食是否足够五千人的人吃马嚼。

而吉见正赖则依然稳如泰山一般,他沉稳的态度镇住了浮动的军心,也是因为他这边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五日夺取伯耆国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这是吉见正赖放弃外围城堡收拢兵力的依据。

吉见正赖早已经穿戴整齐,头盔、甲胄都已经穿戴在身上。走出天守阁,他瞭望着山下的动静,目光阴郁,他外表虽然镇定自若,可是内心深处却不得不让他深深感到无奈。

由于地理地势的关系,吉见正赖坚守三本松城的策略自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事情,去年抵挡大内义长的时候已经证实了策略的正确,损兵折将不说,还无功而返的狼狈而去。

大内义长的无功而返。

再加上辩伊达政衡历次合战,不管是和尼子晴久争夺备前国,和毛利元就决战备后国,还是与大内义长、毛利隆景、村上武吉大战安艺国,都可以看出伊达政衡行险好奇的特点,每一次都是冒险突袭,不喜正攻,喜用野武士的方式冒险进攻,快速获得胜利。

吉见正赖自金光宗高死在了他的眼鼻子底下,便对伊达政衡的性格多方调查,这才做出了收拢兵力聚拢三本松城,逼迫伊达政衡无法使用奇袭的方式得胜。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五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