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备中的伊达独眼龙>第四十三章 大友反击战(完)

天正三年(1563年)八月二十八日,户次道雪率领五千军马从佐嘉城出。出兵的原因是由于有人报告龙造寺隆信潜伏在小城郡的芦刈城,虽然户次道雪击溃了龙造寺隆信的大军,夺取了佐嘉城,可是龙造寺隆信一直都没有踪迹,锅岛直茂也不见了踪影。如此一来,肥前国讨伐龙造寺隆信就不完美,恐怕会最终功亏一篑。

户次道雪认为伊达家踏上九州土地之后,九成以上会打着为龙造寺隆信夺回旧领的名义要求大友家退出当前占领的土地,唯有将龙造寺隆信赶尽杀绝才能无后顾之忧。

得知龙造寺隆信潜伏在小城郡的芦刈城,户次道雪亲率五千军马前去讨伐。告知户次道雪,龙造寺隆信潜藏在芦刈城的是臣从龙造寺家的千叶胤连和江上武种二人。

千叶胤连、江上武种和龙造寺隆信之间的爱恨情仇,这里暂且不提。户次道雪的军队度极快,在八月二十九日晌午便已经赶到了芦刈城。龙造寺隆信是否在芦刈城尚算存疑,不过龙造寺家的核心人物百武贤兼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百武贤兼作为龙造寺家的核心人物,最后见过龙造寺隆信的亲信家臣,他应该知道龙造寺隆信的最终下落。户次道雪从千叶胤连和江上武种的口中知道了百武贤兼是一个情种,他的妻子百武藤子避居在芦刈城。

芦刈城的防守军力大约只有二百五十人左右。然而,百武贤兼和百武藤子显然没有投降开城的打算,他们相信能够支撑到龙造寺隆信从伊达家处求来援军。何况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寨,要打胜大友军的希望实在是非常渺小。

然而,百武贤兼在妻子百武藤子的鼓励下依然冒着株连全族的悲惨情况而反抗大友家。

户次道雪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芦刈城挡住了他的脚步,他望着简陋的芦刈城,脸色很是难看。他默默算着时间,从丰后国府内城出已经四天时间了,大致上完成了打击龙造寺隆信的战略目的,现在就只剩下龙造寺隆信不见了踪迹。他知道时间不在大友家这一边,大友义镇和大内义长兄弟之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一旦伊达军大规模登6丰后国,恐怕他就再也没有时间留在肥前国了。

所以,户次道雪以及部下,还有筑后、肥后国人众都倾尽全力,务必抓住龙造寺隆信,死活不论,不惜代价也要消除龙造寺家的影响力,获取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

抱着这种迫切心理和殷切希望,户次道雪和部下们这几日可谓是殚精竭虑、夙夜不眠,到头来终于找到了龙造寺隆信的一丝线索,可是这丝关键线索可看不可得。

当夜,同为大友三老之一的吉弘鉴理派遣次子吉弘孙七郎镇理辗转赶到了军前,在由布惟信的带领下悄然来到了户次道雪的帐内。这位吉弘镇理,正是历史上的高桥绍运,他的长子后来得以继承立花道雪的衣钵成就“西国无双、不败的奇将、武神、常胜将军”之美名的立花宗茂。

吉弘镇理年纪虽轻,但是已经是气度不凡,重情重义之人,加上他出众才能,和户次道雪一样也是少年成名,初阵便完成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认为是大友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吉弘鉴理派遣次子吉弘镇理到来,户次道雪眼底一紧,他猜测丰后国定然生了不可测的变故,否则身为三老之一的吉弘鉴理不会瞒着大友义镇私下里联络领军将领的。

吉弘镇理先是向户次道雪问好,然后立即说道:“日前府内殿大败,吐血昏厥,还请户次殿立即返回丰后主持大局。”

“什么?”户次道雪实在难忍心中的镇海,厉声质问道:“到底生了什么事情,府内殿为何会突然战败,还吐血晕厥,为何是左近大夫遣你前来,府内到底生哪些变故,一一道来?”

户次道雪一连问出了数个他急需知道的问题。

吉弘镇理自是知道户次道雪迫切想要知道详情的心情,定了定心神,看着军帐内唯有户次道雪和由布惟信两人,便低声回道:“三日前,在户次殿出征之后,府内殿便率领一万五千人前去援救奈多城,初战便小胜一场,然后在奈多八幡宫殿和田原尾张殿里应外合之下,一举击破大内军,大内义长率少量人马沿着海岸线逃回丰前。”

户次道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急问道:“府内殿是否执意追击晴英公子?”

吉弘镇理微微一愣,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在大友家老人眼中,对于大内义长多称呼其为晴英公子,认为大友义镇和大内义长之间的争斗是兄弟阋墙,他娓娓道来没有一丝隐瞒道:“正是。府内殿率领千余骑兵继续追击,当时随同出征的父亲和吉冈殿向府内殿谏言,却没有任何效果。府内殿在安歧川终于追上了大内义长,大内义长危急关头,伊达家水军突然出现在安歧川河口,无数伊达军登6,将府内殿团团合围于安歧谷内。父亲和吉冈殿得知急报,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救援,只是山高路窄难以展开。双方激战了一夜,父亲和吉冈殿终于救出了府内殿,只是损失颇为惨重,骑兵损失殆尽。府内殿不知何故吐血晕厥了过去,父亲和吉冈殿不得不撤回府内城。如今,奈多夫人在奈多鉴基、田原亲贤等人的支持下扶少殿控制着内城。主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一团,父亲还请户次殿能够立即返回府内城主持大局。”

由布惟信非常震惊,他没有想到伊达军竟然会在国东郡登6,还一举将大友义镇合围在安歧谷,虽说逃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大友反击战(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