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德州前线,日本损失不小,却实力犹存,最终抱团之后,大概是百万级别的日军,缓缓的结阵后退。这让第一军找不到漏洞,再怎么说,第一军加上加强的部分,总共也不过是的30万左右,哪怕歼灭了50万日军,差距也是在三倍以上,这种情况之下,固定的阵地战防御战,还可以,但是运动战也不是不行了,但是对方明显防御,结成稳固的阵营,每天只是走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却让他无法下手。
当大军聚团的时候,除非是把坦克调上来,用装甲力量的冲击力,分割包围对方,才能够冲破对方防御,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特别是西北,重视人的生命,不可能如同日本那样,如同攻击旅顺那样,疯狂的攻击,只是远远的监控,当日军退出山东的范围之后,却没有继续下去。
不同于山东,河北这边民众还没有撤退,逼迫过近,万一让日军残暴起来,损失的永远是中国人,山东这边是西北提前的做出了准备,可是河北,名义上,还是属于北洋的地盘,西北刚刚介入北洋,还无法做到跟山东那样的事情,除非有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山东之战,进行的太快了,日本人气势汹汹的而来,在德州一线上面,碰了个头破血流,除了川村景明带队的先头部队被全歼之外,后面部队也都损失巨大,这一连串的行为,打碎了日本想要报仇的想法,最终让日本选择了撤兵。
虽然说,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很好,不会给山东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日本人撤退的时间也快了很多,快到河北的撤退计划,在一开始,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人缓缓的后退。西北军保持了跟日军30公里左右的距离,几乎是全程看护。看着日本人逐步的接近天津,期间蔡锷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可是日军非常的警觉,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几乎的浅尝即止就结束了。
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军,就算是蔡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眼看着日军就要接近天津。最多10天以后,就能够抵达天津了,他不得不把问题向回发了,希望得到参谋部的支持。
参谋部里面,其实就蔡锷面对的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如何做已经有了腹案,只不过为了照顾蔡锷的情绪,没有直接的从上到下的命令。
不是说。蔡锷的实力不行,能够成为西北的第一战将,蔡锷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是拔尖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作为西北的高层。袁世凯的动作,蔡锷本应该可以掌握的,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山东前线,只是在交流的时候,略微的知道,北洋有向西北靠拢的意思,但也只是意向,完全不知道,袁世凯已经跟西北谈好了。
参谋部拿出来的意见其实非常的简单。甚至提前已经在准备之中了,再过几天。即便蔡锷不提,他们也会主动的沟通的,现在就很好了,蔡锷主动的过来的,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提出了这个计划。
蔡锷是在加密频道,接到命令的,哪怕现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强国,在无线电的领域之中,只是刚刚介入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可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必须要通过加密电台,加密电台是用特殊的滤波器,给无线电加入一些信号,看似跟普通的无线电信号差不多,却只能够用特殊的接收器翻译之后,才能够转换下来,这样更加的安全。
一般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不适合用普通频道发送电报,都会用这个发送。
蔡锷有些怅然,北洋军的投靠,代表着一个势力的终极,袁世凯这个名字,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几乎是大部分军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小站练兵,潜心训练出一只强军,然后在操典上面,异军突起,获得了包括外国领事和武官在内的一致好评,袁世凯开始进入到了高层,浮浮沉沉数十年,几乎清末的十几年历史,都有袁世凯的踪迹,他的一举一动,直接的影响了中国的进程,真的要说的话,满清灭亡也是多亏了袁世凯,虽然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袁世凯的名声,就算是强如蔡锷,当年从日本回来,首先也是选择了北洋,不过北洋的大局已经形成,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小站练兵的老人给占据了,留给新人上升通道不多。
这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政体之中,都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老人和有能力的人之中,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很难抉择,更何况老人,又是实力超群的情况之下。君不见,哪怕是西北军的缔造者之一冯玉祥,当年也不过是一个营正,可是冯玉祥真的跟吴佩孚比起来,不提政治和其他能力,单纯的军事上面,冯绝对不是吴的对手。
蔡锷也是那样,他更加年轻,冯玉祥再怎么,也在武卫军之中呆了很长时间,算是袁世凯的半个嫡系,在北洋逐步发展之后,他们这些非小站练兵的嫡系,也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蔡锷,在10年前才回国,哪怕当时的牌子够硬,陆士毕业,却也依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只能够管理十几个人。
如此的落差,这让自傲蔡锷有些接受不了,他从1899年东渡日本,并且成为陆士三杰之一,不是为了进入到北洋,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的,或者说,暂时当小官可以,你总该有一个上升通道,没有一个合理的上升通道的前提之下,他呆着也是呆着,纯粹是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前途,蔡锷没有进入北洋,而是进入到了南方新军之中,辗转多地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