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钢铁时代>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入瓮的俄军
的,可以对固定目标和车辆进行攻击,总之,这是一款武装到了牙齿上面战争机器,比这个时代还在某些人脑子里面的坦克比起来,不知道要强大多少,代差的关系,一艘重型坦克。即便对上无数,也是完胜的结果。

“他们已经抵达了预定区域。正在进行装备的养护。”作战参谋站起来回答道。

阎锡山点点头,道:“很好,电话通知他们,敌人已经入瓮了,我们按照计划行事。”

俄罗斯的大军,越过了中俄边界,毫无抵挡的向着的蒙古方面挺进。超过的150公里的无人区,分成了三路大军,每一路大概有30多万,也就是说,在赤塔的附近,留下了差不多15万,用于保护赤塔,剩下的倾巢而出,每一路大军之间的距离相隔。不超过25公里,任何一路遭到了攻击,都可以的及时的呼应。按照布鲁西诺夫对于战争的理解,这已经是高枕无忧了。别说空荡荡的无人草原,要想构筑防御工事的困难,即便构筑了,抱成团的百万大军,是可以及时的退回来,最多是攻击不果而已。

代差的差距,让布鲁西诺夫根本没有想到,还有大型的装甲集群,装甲集群的分割包围的。在20年后的二战,也是无解的命题。更别说连丝毫的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代,就连用拖拉机临时组装出来的坦克水箱都能够称雄的时代,在一览无遗,毫无遮挡和掩体的大草原,坦克会成为大杀器。

电波在几百公里的距离之中穿梭,很快的,就把俄军的情况通报下来,当俄军花了5天的时间,深入到蒙古境内100公里左右的时候,整个蒙北军区,包括相邻的东北军区也都动了起来,阎锡山调集的兵力非常庞大,涉及到了三个军区,数千公里的防区。

东北军区,主力24师157团,经过了一番学习和考察之后,吴佩孚被任命为157团的团长,统帅这个师。在西北军曾经的序列之中,最开始是按照成立的时间来分的,越是小的,就是建立时间越早的,后来经过了一番的整编,就历史,战斗力,甚至是军中比武等诸多方面,综合的评定,最终形成了中国国防军,排名前列的,要么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要么就是战斗力强大的,特别是前30位,不是强力的主力师,根本站不住。

吴佩孚在北洋之中,已经做到了镇统制,甚至比一般的镇统制稍稍高了半级,可以统帅3到5个镇,按理说,跑来做团长,那是降级到了极点了的,可是真正的接触西北,接触西北陆军,吴佩孚才知道,他们真的是败的不冤枉,无论是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甚至是底层的军官和士官,西北都完爆北洋,在西北技术兵种的比例,比北洋高出了10倍,因为不停训练的关系,技术兵种的势力也相当的强大。

先不说西北军的装备和后勤补给系统,那跟北洋军简直是两个概念,军队的军饷,根本就不用军官来考虑,都是由军委直接的拨付的,发到的是每一个人的账户之中,彻底的杜绝了吃空饷的现象,训练费用,战斗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政府方面只用走个手续就批下来了的,根本不用军官去想办法弄钱催饷,军官们所要做到的,就是平时,抓好训练,让军队的战斗力更强,在战时,就是打好仗。

别说是军官都是科班出身,有一整套完善的培养机制的,就连底层士官,低级军官也同样,正是这些完善的体系,让西北的军队特别的专业,很多时候,只用下达命令就好了,比起北洋,所需要做的工作甚至少了,可是这个团的战斗力却非常强大。

一个团战斗力,最起码相当于北洋一个镇,还更多,吴佩孚是一个骄傲的人,能够从人才济济的北洋之中,脱颖而出,作为不是小站练兵时代时期的老人,却能够在北洋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北洋三杰和曹锟这些中高层,北洋的核心高层,就是依靠着他能打。

军队要的,就是能打的,这是来到西北军之后,第一时间就知道的,西北军的军队,相对于北洋,较为纯粹,虽然慢慢的,有按资排辈的,却不明显,实力还是一个巨大的方面,在北洋之中,都依靠自身的实力。打出一片天,在更加庞大的西北这个平台。更加不在话下。

来到这里的短短5个月的时间之中,吴佩孚就把这个团梳理了一遍,按照西北的训练大纲,再依托着本人的势力,让这个团形成了更多,更细节的战术,这些战术足以让这个团的实力上一个台阶。只不过,没有一个展示的舞台。

不过,机会似乎来了,8月份中国建国,9月份日俄就来干涉,战争终于开启了,而且主导就是在北方,24师就驻守在黑龙江,成为了对付俄军的最前沿。武将哪有怕死,吴佩孚也是如此,几百万俄军。看起来挺吓人的,可是根据情报部门的情报和对西北的了解。这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只是拼人数,西北就可以完爆俄罗斯。

西北的军事招募,可是从1909年就确立了方向的,除了54混编协和更早的时代,护厂队时代,因为瘸子里面的挑将军,有一个人算一个人,必须要都上。但是从蒋百里等三人抵达西北之后,他们跟冯玉祥一起。把西北军正规下来之后,西北军的传统就固定下来了,最少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和的9个月的专业训练,也就是说,一年之后才能够进入到部队,就这样的部队,也不是一线的主力部队,一线主力部队,最少是两年,或者是各方面的技能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入瓮的俄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