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钢铁时代>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对巴库渴望
间获得更多的好处。

贸易对于任何两个国家而言,都是联系的纽带,可是德国跟中国的关系,贸易的因素在逐步的降低,中国几乎不需要这个世界的任何工业制成品,之前还有机器设备的交易,可伴随着这些产品的饱和,这些交易也逐步的减少,现在的德国。只能够依靠俘虏的劳力所得,在账面上是平衡了。可是运力,资源,甚至是金钱方面,还是有些不平衡,这一直以来,都是德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一个工业国,沦为了一个劳务输出。哪怕这个劳务输出价值很高,也不是德国愿意看到的,德国人无时无刻不想扭转这个结果,可惜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现在,机会来了,只要拿下了巴库,石油就会成为德国出口最重要的产品。石油裂解的产物,怎么也能够被称之为工业品吧。

俄罗斯没什么,在战前。德国也没把俄罗斯放在眼里,甚至在攻克了巴黎之后。一个计划是彻底的攻占俄罗斯,消除东线上面的压力的。

这个计划被西北知道之后,杨元钊大惊失色,直接的派人前来警告德国,俄罗斯最大的优势,永远不是动员能力,千万的乌合之众,也就是牵扯到几百万兵力而已,可是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却是一个问题。这么庞大的地盘,不是打下来就可以的。

战争之前。这个警告没什么,德国最多吧这个当做笑话而已,可攻击法国的时候就发现,漫长的国土,会对后勤和战斗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特别是已经尝了甜头的,在自动化的武器这一条路上面,越来越深入的德国,对于后勤的压力是更上一层楼了,数千里,甚至是更远的路程,还有差不多半年冰冻期的国度,对于后勤来说,简直是噩梦。

这种情况之下,德国当然不会抱着灭亡俄罗斯的念头,那是不可能的。俄罗斯没办法全占,东线的威胁也无法彻底解除,可对于德国来说,好处是要占的,俄罗斯额这么弱的力量,却占据了这么庞大的了领土,不动一下怎么可能,

原来波兰和乌克兰地区,是俄罗斯的精华,正好从东普鲁士划过来,占据了这片地区之后,算是为未来打下基础,越过整个黑海,跟这边隔海相望,就是目前俄罗斯最重要的区域,后世阿塞拜疆,在目前德国,属于外高加索地区,是一个石油的产地,巅峰时代占据了欧洲出口的9成和世界的6成以上。

除了波兰和乌克兰地区之外,外高加索地区也是俄罗斯传统的产粮地区,人口稠密。换成别的国家,人口稠密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反抗的代名词,可是跟中国签署的协议之中,几千万的人口,可是每年上亿,甚至是十亿美元的收入,这可是白得的。

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在欧洲大打出手,也在冬歇期之中,慢慢整顿,双方都在算计着对方,不过最终的结果都殊途同归的,德国最终的目的是阿塞拜疆,是为于里海岸边巴库,这个即便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的庞大油田,而协约国的目的,则是中东,这个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方,两者之间几乎接壤。

阿塞拜疆在土耳其东北部,他跟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接壤,南方是伊朗,在南方就是伊拉克,巧合的是,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所在地,而伊拉克所在的中东,也是为来世界的石油核心,整个世界探明储量的大部分石油,都分布在以中东为核心的这一小片地区,阿塞拜疆跟伊拉克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也不过是几百公里,在世界格局之中,已经算是近了。

仿佛不经意之间,整个一战的核心,从欧洲居然慢慢的转向了亚洲,无论是巴库,还是伊拉克,都成为了关系格局变化的重点。

相对于英国的计划,即将在1915年年初进行,德国的计划,稍稍额靠后一点,谁都知道,在整个冬天,俄罗斯又调集了几百万大军,这个时候攻击,简直是把俄罗斯的力量,彻底的吸收到欧洲的,德国不怕,却非常麻烦,明知道他们的目的是远东,还是等他们到了远东之后再说,按照德国对于中国的了解,俄罗斯别说是几百万大军,就算是调集了千万大军,对于西北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中国已经在过去的历次战斗之中,展现了足够的力量,俄罗斯哪怕是孤注一掷,也不会是中国的对手,趁着俄罗斯大损的关系,占占便宜,那是最佳的选择。

这个时代的列强,没有后世那种表面功夫,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国际影响力的,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把东普鲁士向黑海沿岸延伸,占据俄罗斯最富庶的土地,进而拿下了巴库之后,利大于弊,进一步的削弱俄罗斯,获得一个稳定,而且巨大的石油产地,最关键的是,石油不但可以供给德军,让德军所有的舰船不至于趴窝,也可以出口给中国。

用这个来平抑双方的贸易,获得巨大资金,顺带着,彻底的削弱俄罗斯,俄罗斯如果没有了巴库,没有了原来波兰区域,没有了乌克兰,他还有什么,恐怕这个国家会在瞬间,陷入到风雨飘摇的境地吧。

此时俄罗斯参谋部,陆军部,甚至是军方的高层,都是合格的统帅,或许在战略高度没有看到,西北已经提点出来,他们用了短时间就想明白了一切,阿塞拜疆很远,从德国要过去的话,需要先把东普鲁士到黑海沿岸占据了,还要越过黑海,才到阿塞拜疆,可是巴库在阿塞拜疆的最东部,靠近里海的岸边,等于穿越黑海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对巴库渴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