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所有国家的军事行动都是服从于政治的,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军事而军事,而政治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益!这样简单的一个道理在后世可以说人人都知道,打仗只是暂时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就如他对刘有吉所说的那样,杨广率大军离开辽东之后,他们留下来的这只部队就相当于一支孤军,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真正的精锐之士也就只有三万人左右,而且这三万人还要分兵防守五城,压力很大。虽然他们成功的攻下了辽东,但是在辽东的周围还有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城池包围着他们,高丽人在周边的军队还有十万以上,而留在辽东的百姓也有几十万近百万人的样子。
在这个时候,他们相对来说是弱小的。兵法有云,处于弱势时,则示之以强!
越是势弱,则越必须表现出强势来,唯有如此才能威慑住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所以在杨广离开辽东城的第二天,在辽东城高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林子轩一声令下,辽东城中十万百姓,被他杀了差不多一半,基本上是血流成河,家家戴孝,比之屠城也只是好了一点点。当然,他杀人的对象也只是那些真正的高丽人和一些心怀叵测的异族人,对于汉人他则没有动手。因为他杀人用的名义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汉人虽然在高丽生活了很多年,但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汉人。
这样凶狠的做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最起码让那些想着趁火打劫的人受到教训。而同时也使得辽东城内那些因为战败而隐藏下来,随时准备攻击隋军的高丽人死伤惨重。
稳定了辽东城的局势之后,林子轩立马对留下来的四十万民夫辅兵进行整编。然后不顾手下文臣武将的反对。利用高丽人对辽东城的贪欲,强行发动了这次伏击战。林子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削弱辽东城附近高丽人的兵力,减轻他们的压力,好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对辽东进行整顿。毕竟辽东在几年前就被林子轩看做是自己未来争霸天下的后勤基地,对于这么重要的地方,林子轩怎么可能让它出现什么问题。
其实在林子轩知道自己会被杨广留在辽东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就已经在谋划自己要怎么样才能在辽东站稳脚跟。怎么样才能让辽东成为自己的后勤基地。后来他终于想到了,要想尽快在辽东打开局面,那么就必须先下手为强。找到高丽人的弱点逐一击破。就算是杨广没有走,他也会找机会向杨广建议主动发动攻击,现在杨广走了,他成了辽东最高的长官。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按着自己想法实施的机会呢?
或许是前世军人的痕迹太深的缘故。使得林子轩的脑海中时时刻刻的保持着军人准备打仗的状态。身为军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因为在他们看来,被动挨打那是弱者的表现,是十分不明智,就像后世鬼子欺负咱们国家一样。而后世的米帝仗着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主动挑起战争,而林子轩现在要做的就是后世的米帝。当然以自己的实力还没有达到他们那样嚣张跋扈的程度,但是完全可以做到不被别人欺压。
而怎么样才能不被别人欺压呢?那么只能打上一仗。将高丽人在辽东的主力全部歼灭,用自己手中的刀枪打出一个和平的环境来。这就像咱们国家在五十年代初参与的那场战争一样。
而林子轩谋划了很长时间的战事,归根结底其实就六个字:化被动为主动。不等高丽人再次集结大兵压境,而是率先利用计策,将高丽人兵马分别引诱出来各个击破。以伏击战这样的传统战法,以自己在短时间内能够集结起来的优势兵力,以自己率先占据的优势地利等等优势来填补幽州军士兵的整编之后弱势,在目前这个阶段只有兵行险招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稳定辽东的局面。
从目前对阵二高的情况上来看,林子轩的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眼下,高于贞、高延年二部人马被自己困在这里,手下的兵力已经损耗殆尽,他们的老巢安市、白岩两城及附近山城也落入到了自己的手中。可以说自己最初强行发动这场仗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经过几个时辰的混战,这些刚刚扔掉锄头披上战甲的民夫们也都多多少少见了血,也体验到了军人的不易,可以说林子轩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完成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如果再打下除了自身的伤亡有所增加之外,最多也就是将眼前的这些高丽人马全部消灭,除此之外,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而且眼看着天要黑了,一旦将战事拖到了晚上,那将对自己最初的计划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面对没有出路,在死亡的威胁下爆发出惊人战斗力的高丽士兵们,士兵们也会为此白白牺牲更多,战士们的体力也会消耗更多。
这对于马上就要迎接下一场战斗的幽州军来说,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经过几个时辰的生死对决,战场中除了高于贞带领的那两千多人马,以及高延年的那几百人马还在死撑着外,进入青石沟的其他人马不是被砍死就是被重装骑兵的战马给践踏而死,至于另外那些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高丽人,也已经没有了战斗力。因为他们已经被幽州军牢牢的围住了,团团包围在如铜墙铁壁般的盾阵之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所有的高丽人都绝望了,如果他们人数够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