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无桅的航行>第174章走投无路的“皮跛子”

皮三本名皮卫东,六十年代生人,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五六十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管控,从农村到城市,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是人口众多济济一堂,有的兄弟姊妹甚至有八九个也绝不是什么稀罕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定胜天”、“人多力量大”的建国方针语录,激励着千万万万的平民百姓无所顾忌地泛泛生育,旨在为国出人出力……

在上世纪六七年代名噪一时的阿城国营缫丝二厂(一厂在省城哈市)职工家属大院,像皮三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习惯性地称呼邻家孩子某老大,某老二,某老几……已经形成了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潮流”,当然也有直呼其乳名诨号的,那个时候,医疗条件非常有限,不少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不幸夭折的事件发生,这无疑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永久性的心灵创伤,于是很多人把保护自己孩子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粪草”、“狗剩”、“臭蛋”等等各种奇葩的贱名,他们迷信地认为只有如此“贱养”,孩子的命根才能足够硬实,就像猫咪一样能有九条命,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顽强不屈地活下来,这种现象的普及以至于几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近邻街坊们,经年已久除了记住邻家孩子的小名,大多却无法记起这孩子户口本上真正的大名(又称学名),也由此常常闹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笑话来……

“接班”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同样也是一种贵族“世袭制”式的无上荣光,皮三的老子是缫丝二厂革委会副主任,老娘是车间主任,因此根正苗红的姐弟仨从厂子弟学校初中刚毕业后就无一例外地“考入”哈市“纺织技工学校”就读中专,肥水不流外人田,毕业后大姐皮大——皮志红留在学校任教,皮二——皮小红和皮三则直接回了原籍,被分配到缫丝二厂当起了月月有工薪响银令人羡慕不已的正式工。

皮三五官生得倒还端正,可是他却患有先天性腿肌肉萎缩症的怪病,久治不愈,皮三的父母俩没少在指望这个传宗接代的宝贝儿子身上花钱,南到广粤,北至京津,几乎遍访名医,最终依然一无所获,这皮家少爷还是落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跛脚的终身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被幸灾乐祸的小人们背地里讥讽为“皮跛子”。

好在”家宽不愁妻”,皮三吃“商品粮”的铁饭碗,还是令很多垂青者纷至沓来,一时间给皮家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近郊农村的泥腿子们,都希望自己的闺女能够攀上这根高枝,将来不用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勤扒苦做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日子了!

大主任可不傻,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厂子里上班的女工但凡犬子皮三少爷看上的,人家几乎恰恰没有一个能够看得上他,眼见着皮三的年纪一年大似一年,夜长梦多,天有不测风云,再这么折腾着跩着老面子不放,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地“坚守下去”,这根唯一能够传承皮家香火的独苗可能就要凋谢了,没准还要打上一辈子的光棍呢!

两害相权取其轻,深谙人情世故的皮副主任两口子终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回彻底想明白了,二人再也不敢将前来攀亲合姻牵线搭桥的红人先生拒之门外了,反而是放下身段,对来者好酒好肉的招呼着。

天时地利人和换来的是顺风顺水的一段姻缘,在皮副主任夫妇俩一手撮合包办下,缫丝二厂年逾而立之年的大龄青年皮卫东终于将郊村女子秦晓钰迎娶进了皮家的大门。

肤白貌美的秦晓钰芳龄几何?告诉你,当初她嫁给“皮跛子”皮三皮卫东的时候,年仅一十九岁,与当时法定出嫁年龄年满二十周岁还相差一岁呢!

怎么办啊?这合情不合法呀!这明摆着就是早婚呀!法律不提倡也不允许呀!倘若是在乡下农村,这个事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大不了不扯结婚证,就这么藏着掖着,摆上一两桌酒菜,张罗亲朋邻友们来吃顿喜宴,末了把新人送入洞房,这桩婚事就这么生米煮成了熟饭成全了,等到孩子落地长到三两岁,小两口到村里打个证明再去城里面民政上补办一个结婚证,一样得来全不费工夫。

可是在城里这事就比较棘手,不太好办了,因为没有结婚证,那就意味着你新进门的儿媳妇没法上户口,没有户口你就无法享受到厂子里的职工福利,比如分房加薪安置家属工作啊等等,多得去了……

好在人熟是个宝,皮副主任突然想起了一个曾经的中学同学正好是秦晓钰村里的支书,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他费尽周章用自己的肉票和供应卡买来上好的猪肉和白版的特供香烟,趁着天黑,两口子悄悄地给“老同学”捎上,“寻故访旧”登门求助去了。

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天底下没有不偷腥的猫,这壹掌遮天的土皇帝假惺惺地推却再三“笑纳”了老同学不成的“敬意”后,拍着胸脯欣然许诺三日内将篡改的婚龄证明奉至皮府,不用也不劳皮氏夫妇再跑腿了,其实这个狡猾的家伙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届时还可以再混上一顿丰盛的酒饭,不吃白不吃嘛!

事情总算没有白搭,几天后老同学村支书果然兑现了承诺,亲自将盖有大红印章的婚嫁证明送到了皮家,这回皮副主任虽说破费又放了一次血,大

鱼大肉地款待了支书


状态提示:第174章走投无路的“皮跛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