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隋>489.第489章 杨玄感的退路

第四百八十九章底线是什么?

杨玄感回到行营的时候,李密已经等候多时。听完李密的述说后,杨玄感沉思很久,遂下令拜韩相国为河南道行军总管,又请胡师耽亲自赶赴芳华苑宣读命令,并请韩相国来行营共议军事。

李密知道杨玄感的意图,有心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看到杨玄感兴趣缺缺,更无商讨聆听之意,也就灭了心思闭上了嘴巴。

晚上,韩相国在胡师耽的陪同下抵达行营。杨玄感带着杨玄挺、王仲伯、赵怀义等文武大员至辕门相迎,给足了韩相国面子。

韩相国受宠若惊,忐忑之余连表忠心,唯恐伺侯不周遭遇不测。

李风云上午的警告言犹在耳,晚上杨玄感就封了他一个行军总管,一眨眼老母鸡变鸭,升官速度太快了,做梦一般,不真实,而这不真实的背后肯定藏有玄机。如果没有李风云的告诫,韩相国或许还懵懵懂懂以为自己发达了,但现在他知道这不是发达了,而是灾祸来了,极有可能离死不远了。当然,这一切都还是猜测,小心无大错,在这些大权贵面前,韩相国就是蝼蚁般的存在,捏死他比捏死蚂蚁还简单,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见招拆招了。

一番盛情宴请之后,韩相国大汗淋漓,如芒在背,有一种被人架在大火上烧烤饱受痛苦之感。杨玄感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份?以他的地位,不要说与杨玄感相对而坐了,就连在一个大堂上吃饭的资格都没有,但今天他不但与杨玄感坐在一起吃饭了,还坐在杨玄感身边。这种超乎寻常的甚至已经逾越了礼法的高规格待遇,是否证明杨玄感礼贤下士?或者证明他的确为杨玄感立下了汗马功劳,杨玄感已经认可了他?

韩相国很清醒,他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小土豪,一个低等贵族,距离豪门世家太远了,就算他为杨玄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杨玄感的角度来说也不算什么,愿意为他卖命的人太多了,数不胜数,根本就不缺韩相国这么一个地方小土豪,再退一步说,即便现在是杨玄感的特殊时期,是急需用人之际,也轮不到韩相国进入核心层,总而言之,以韩相国的身份地位和实力实在是入不了杨玄感的“法眼”。这一点韩相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被眼前梦幻般的一幕所迷惑以致于忘乎所以不知东西了。正因为如此,韩相国很害怕,眼前一幕越是不真实,杨玄感的笑容越是亲近,他就越害怕,他可以肯定李风云的警告是真实可信的,否则没办法解释眼前这一切。

稍事休息后杨玄感召集众人议事。李密如实讲述了他与李风云谈判的过程,于是兵变同盟的核心机密,还有与李风云相关的秘密,都完整暴露在韩相国的面前。

李风云没有欺骗他,杨玄感的目标不是东都,而是关中,至于如何杀进关中,杨玄感也有具体计策,而这个计策与李风云所说的不一样。杨玄感要把齐王诱进东都,要以齐王为诱饵,吸引西京大军以及其他各路卫府军,也就是说,杨玄感要带着韩相国一起杀进关中,而不是把韩相国留在东都做牺牲品。

此事可信度有多高?韩相国持严重怀疑态度。如果没有李风云的警告,韩相国或许就相信了,但有了李风云的警告,而李风云也确实没有欺骗他,韩相国当然就多了一个心眼。这种场合没有他说话的份,再说他也确实插不上嘴,只能坐在一边洗耳恭听,但这样一来暗合“旁观者清”,反而有助于他保持清醒的头脑。

“白发要去打荥阳?”胡师耽笑了,“这岂不是送他渡河北上?白发提出这个要求,显然不是诚心合作,而是诚心翻脸了。”

胡师耽此言一出,有些人难免疑惑了。这是什么时候?李风云也有覆灭之危啊,此刻翻脸,双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岂不是玉石俱焚?李风云还不至于疯狂到自我毁灭的地步吧?

“他在要挟我们。”李密一言解惑,“他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何解?”杨积善愈发疑惑了,“双方合作,各取其利,岂不皆大欢喜?”

李密摇摇头,叹道,“这里面另有玄机。”

白发的背景太复杂,如果把白发当作一个普通的贼去理解,必然会对当前局势做出错误解读。从已知讯息来推测,白发横空出世有两个目的,其一,拯救齐王,其二,击败北虏。

自元德太子薨亡之后,皇统之争就成为东都政治风暴的源头所在,而圣主之所以拒绝齐王杨暕入主东宫,是因为齐王及其背后的保守势力必将成为中央集权改革的最大阻碍。在东征的关键时刻,如果东都爆发危机,则东征必败,所以东征之前,圣主以强硬手段压制了齐王这个潜在的隐患。然而东征必败,因为保守势力必须摧毁东征,否则建下盖世武功的圣主和以改革派为主的中枢在获得绝对威权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而门阀士族则逐渐消散化为历史的尘埃,于是有人里通外国,有人造反,阴谋盛行,东征焉能不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圣主和改革派对东征充满信心,而旁观者却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东征大败,东都必然爆发政治危机,首当其冲的就是齐王。在东宫没有主人之前,东都所有政治危机的根源都是皇统,而齐王做为第一皇统继承人,则是根源的根源。齐王如果死了,王国就失去了合法的皇统继承人,皇统之争将更为惨烈,对国祚的伤害就更加深重,于是那些旁观者们出


状态提示:489.第489章 杨玄感的退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