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隋>813.第813章 漫天要价

九月三十,安州,武列水。

李风云接到了李子雄的书信。圣主和中枢对收复安州的态度在他预料之中,官方给予支持的条件也在他的估计之中,但他不会妥协,不会把飞狐留守军队撤进安州,这直接关系到了联盟生死存亡,关系到了未来称霸大业,根本没有退让余地。

李风云回书李子雄。安州的收复,东北局势的混乱,为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极好的外部条件,接下来联盟只要牢牢控制安州,推动南北局势向有利于中土方向发展,圣主必然发动第三次东征。基于这一预测,李风云要求,联盟在与官方的谈判中必须死守底线,虽然这会给联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时间在联盟这边,联盟拖得起,第三次东征却拖不起,圣主和中枢为了赢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必然让步。

第三次东征胜利结束后,中土休整两三年,恢复了元气,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东、西两部突厥了。这一趋势非常明显,一目了然,事实上自圣主登基以来,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就表现了强烈的扩张意图,先是西征,现在是东征,东征结束后不是北伐就是再一次西征,这一点毋庸置疑。东、西两部突厥都难以独自对抗强大的中土,再加上前车之鉴,东、西两部突厥为避免重蹈衰落之覆辙,在中土国力蒸蒸日上之际,谁都不敢轻易用兵,一旦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必有亡族灭种之祸,所以不难预见,面对虎视眈眈、野心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土,东、西两部突厥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利用中土连年征战疲惫不堪国力衰退之良机,联手夹击中土,南北战争轰然爆发。趁你病要你命,这个道理太浅显,从东、西两部突厥的立场来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果不在中土虚弱的时候发动攻击,那么等到中土恢复元气,遭到攻击的就是它们了。

因此李风云“老调重弹”,坚持自己的预测,认定南北大战必将在两年内爆发。如果南北大战将在两年内爆发,那么明年是中土的第三次东征,圣主和中枢需要安州这个关键棋子在南北对峙的大棋局中发挥作用,肯定会对联盟做出适度让步,等到后年,南北大战爆发,那在战争爆发前,圣主和中枢不可能一无所知,更不可能不竭尽全力、不用尽一切手段进行战争准备,而东北和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可以发挥的作用难以估量,为此圣主和中枢不但会做出更大让步,甚至会给出非常优厚的条件进行招抚。

基于这一预测,李风云告诉李子雄,你和韩世谔等权贵若想重回东都,一年时间不够,仅靠收复安州这个功劳也不够,赦免你们的罪责只能让你们保全性命,却拿不回过去的权力和财富,而若想重建权势,唯一的机会就是两年内的南北大战,唯有击败突厥人,在南北战场上建立功勋,你们才能重建权势,才能荫泽子孙。所以,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联盟的任务就是发展壮大,就是巩固和加强联盟内外两支军队与燕北齐王之间的呼应,如此方能在南北战争爆发前,赢得与圣主和中枢讨价还价的更多资本。

李风云的意图很明显,极力敦促李子雄等权贵利用自身“资源”影响圣主和中枢决策,把收复安州的利益最大化,另外就是请李子雄想方设法游说段达等涿郡留守府的官员,尽量减少赢得官方支援的阻力。

另外李风云还请李子雄尽快联系齐王,请齐王在未来几个月务必保持对闪电河两岸突厥人的威胁,即便此举会影响甚至恶化南北关系,但考虑到联盟已经收复安州,已经对东北局势造成持续的重大影响,已经给中土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最好的外部条件,突厥人已经很难利用东胡诸种给中土的第三次东征制造阻碍,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已经不可阻挡,接着就是南北大战的迅速逼近,所以现在最害怕南北关系恶化的不是中土,而是大漠上的突厥人。大漠上的突厥人尚没有与西突厥人达成联手夹击中土的盟约,相反,它正处在中土与西突厥的夹击中,因此它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由此不难推断,就算齐王的威胁举措恶化了南北关系,首先妥协退让的也是大漠上的突厥人,齐王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他对突厥人的威胁会引起圣主和中枢的不满,继而影响到他据北疆而发展的大计。

李风云又急书李孟尝、李思行,请他们设法游说冀北和幽燕两地豪门世家的关键人物,秘密赶赴方城,亲眼看一看联盟所取得的战果,坚定他们支持联盟的信心,然后李风云将与他们就未来合作一事展开更为深入的商讨。李风云坦言,联盟未来发展,与冀北、幽燕两地豪门世家的支持密不可分,而安州的收复,正是双方合作的起点,随着联盟实力越来越强,所得利益越来越大,双方的合作必然越来越密切,所以事关重大,务必竭尽全力。

另外请他们把安州战局迅速告之飞狐留守军团,并要求留守军团积极做好反围剿准备,同时与怀荒的齐王建立联系。留守军团若想赢得反围剿的胜利,就必须赢得齐王的默契帮助,否则孤军作战,不但难度大,局势也容易失控,一旦对当前长城内外局势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就麻烦了。

同日,韩世谔、井疆六斤蜚、尔朱天啸率军横扫杀戮河套后,抵达距离武列水与濡水交汇处不远的化城,随即派斥候横渡濡水,赶赴武列水西岸与主力大军取得联系,并请示李风云,积极要求渡河参战。


状态提示:813.第813章 漫天要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