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709 霍普金斯的试探
要参加《反苏维埃条约》呢?”

霍普金斯脸上的微笑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的眉头微皱起来,显得非常为难:“总理先生,我们美国早就注意到了今年年初,中英德三国签署的《柏林协定》,协定中对中英德三国在战争结束后的利益划分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日本本土和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都被规定为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明显是对美国利益的伤害,要知道美国才是打败日本苏维埃的主力,美国的付出理应得到回报!”

霍普金斯的话让常瑞青想到了另一个时空的中国。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付出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可是得到了什么回报?想到这些,常瑞青的脸色就沉了下来,轻轻哼了声:“如果美国认为靠她的付出就可以打败日本,那罗斯福总统还有必要来柏林吗?”

这个话不但直接,甚至有些难听,如果换成另一个时空的霍普金斯。恐怕早就拂袖而去了。不过眼下的中国总理却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在对日作战问题上,是美国有求于中国,只要中继续在暗自支持日本,美国就会为打败日本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而且中国只要在日本海军溃败后对日开战,就能轻轻松松获取胜利。占领他们想占领的任何日本属地!到时候,美国又能拿中国怎么样?

正因为有发飙的资格,所以霍普金斯并不认为常瑞青的态度是对美国的冒犯,仍然微笑地对常瑞青说:“我非常理解总理阁下的想法,但是罗斯福总统让我告诉您,美国绝不会白白付出牺牲和金钱!但是美国也会承认中国所付出的牺牲!如果总理阁下想将日本、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纳入大中华联邦的体系,那就请行动起来。打败日本苏维埃吧!”

听了霍普金斯的表态,常瑞青的心情有些凝重,这一回罗斯福显然走了一步好棋,自己如果还想躲在一边坐收美日相争的渔利,恐怕是不大容易了。

尽管不大容易,不过常瑞青仍然不想那么快就重返太平洋战场,不过他相信,美国想要挤进以中英德三国为核心的《反苏维埃条约》还要当家作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苏联这个敌人已经败象毕露。用不着美国插手,中英德也能大获全胜!而且美国想要追求的战后新秩序,同中英德现在想要维护的殖民体系是背道而驰的。这个时空,可不会有《大西洋宪章》这种东西。

送走霍普金斯后,常瑞青又同汪精卫、曾琦、黄郛、列辛斯卡娅和孙月薰等人开始商议,汪精卫认为美国的真实目的很可能只是要求中国实行对日武器禁运,而且现在欧洲已经显露出一体化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定会千方百计维护同中国的关系,以求在战后联合对抗欧洲。

曾琦则认为罗斯福的欧洲战略可能更为主动,他很可能会想方设法阻挠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而且英国国内现在也分为亲德和反德两派,前者希望依靠德国维持大英帝国最后的荣光。后者则想联合美国来实现英国利益的最大化。本来这两派势均力敌,但是最近英国的反德派却突然势力大涨。原来德国接过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盘子以后,英国朝野已经意识到德国将要插手中东这块在《柏林协定》中归属英国的地盘了!而且英国也知道中东地区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当然不甘心被德国抢走,所以英国国内的反德情绪自然高涨起来了。

英德离心自然就给了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的良机,所以罗斯福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如果英国倒向美国,那么本来就非常亲德的中国就必然倒向德国,这样美国也就没有必要维护什么中美友谊了。

黄郛也同意曾琦的观点,他在欧洲呆了差不多十年,对欧洲事务极为了解。在他看来,德国在击败法国以后已经奠定了其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且德国肯定不会希望欧洲还存在一个强大的英国来同他分庭抗礼,削弱英国肯定会成为未来德国的国策之一。如果英国还想要维持未来世界四强之一的地位,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美国。所以英美结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这次美国总统罗斯福会千里迢迢跑来德国,肯定已经同英国达成了某种协议,在未来几天的会议中,英国一定会极力促成美国加入《反苏维埃协定》。而且英美也可能在会议上共同进退,英国会帮助美国逼中国对日宣战,而美国则会帮助英国反攻中东、印度。最后黄郛还建议常瑞青尽快联络希特勒,以协调中德两国的立场,以免被动。

“用不着。”常瑞青思索了两三分钟,最后还是摇摇头道:“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现在英美最大的软肋在哪里?就是他们的军队不能打,世界大战打了两年多,英国佬打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吗?还有美国,他们号称世界第一的海军都被日本人死死压在西海岸动不了,我就不信他们那些业余水平的陆军能在中东打败托洛茨基!”他顿了下。又冷冷一笑:“我和希特勒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

“什么!要日本派10万远征军和一支舰队到中东!?”安田康夫抽着粗气,定定地看着托洛茨基,一时间完全愣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是8月25日上午乘坐中国制造的ju.52运输机飞到德里的,下了飞机就被已经在印度呆了一段时间野坂参三带到了德里的共和国宫,在那里和托洛茨基、鲁易等人共进午餐,才吃了块印度薄饼。托洛茨基就冷不丁提出了想


状态提示:第 709 霍普金斯的试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