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血裔>第九百零四章 扯皮

袁宗皓带着大军开拔,高大节可算是苦不堪言,大明的军伍也许不用顾忌京师的情况,他高大节若是眼看着袁宗皓开拔南京,自己却掉头奔山东或是无动于衷,传回朝里去非得被满门抄斩不可。

正赶上如今朝中两派对立,胡国柱一定会让人往死里参他,就算是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但若是他真的带着军伍上前阻拦,怕又是上一场大战的翻版,真到了那个时候同样没办法回去见江东父老。

也亏着高大节身边带着几个谋士,终于在关键时候没掉链子,当即合谋献上了一个主意:“大帅,我们觉得这样被动下去不是办法,只是咱们朝中比不了人家朝中,现在若是无动于衷非得被朝中的大臣们弹劾不可,若是主动出击咱们也不见得是对手,我们有了一个主意大帅你看看是否合适。”

两日之后南京的大周朝堂之上收到了高大节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吴世璠看过之后便让身边的太监在朝堂上将这封奏折念了出来。

“臣高大节在军中叩首恭祝陛下圣安,当下臣与伪明军伍战于山东,伪明军伍势大,臣不得已以守势为主,今伪明军伍为了逼臣主动出击,南犯京师,今请陛下抉择,若南京可守,臣则挥军收复山东进逼京师,若是南京为难,臣则全力回撤,在南京城下与伪明军伍决一死战。”

那些谋士心里也清楚,如今这种情况不回去救援那就会被人攻讦说是心里没有陛下,若是直接迎战,万一打败了这个结果也不是他能承受的,当初在山东大败,朝堂局势不明,那些人也觉得这场仗确实输得不冤枉,这才没有牵连到高大节。但是这一次只要打输了,胡国柱的人肯定会咬着他不放。而这些谋士想出来的主意便是先把这里的事汇报给皇上,让皇上拿主意,以后谁想要弹劾高大节,就得把皇上绕进去。

要说这主意其实也算不得十分高明,明朝嘉靖年间便有过此例,那些清流为了参倒严嵩,把他所有的罪名全都罗列了一遍,根本就参不倒严嵩,因为这里边大部分事情都是嘉靖让他做的,要是参倒了他岂不是说皇上做错了?到最后还是徐阶另辟蹊径,直接就说严世蕃勾结倭寇,家中私藏军械意图谋反,直接就把严家给参倒了。

这几个谋士也算是借助前人的旧事重新找了一把保护伞,朝堂之上无论什么结果都是那些大人们决断的,无论最后什么后果,高大节顶多是罢官免职,绝不会危及身家性命,而凭借高大节的本事和夏国相的支持,再次复起并不是什么难事。

胡国柱当先识破了这项诡计,也不得不说朝堂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几次交锋之后胡国柱已经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臣以为战场上的事情没有确切的结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让高将军自己决断为好,他也是百战老将了,怎么做决断肯定是自己心中有数。”

谁知道夏国相的脑子转得更快,立刻站了出来:“臣觉得既然高大节问到了还是要回复一下,我们究竟能不能守住南京城,也让他心中有底,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如今高大节的身上已经打上了夏国相的印记,于情于理夏国相都不能不站出来给他说话,再说了高大节此人的本事也是一流的,说是夏国相在军中的左膀右臂也并不为过,总不能就这样被折断了自己的臂膀。

吴世璠在他们两个人的话中听出了一丝不和的气味来,其实这对于吴世璠倒是件好事,大臣们若是拧成一股绳,这皇上可就难做了,只有他们分出派系来,皇上才能轻松掌控朝堂局势,借力打力。

“两位大人说的都有些道理,只是如今我们要立刻决断出来将消息送到军中,好让高将军有个主意,你们还是不要吵了,拿出个主意来吧。”

胡国柱抢先说着:“咱们现在也不清楚军中的情况,如何给他拿主意,我看着高大节十分狡猾,分明就是想要把这场仗的责任撇干净,到时候打输了他也要说是皇上给拿的主意怪不到他身上。”

夏国相哼了一声:“如今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若是胡将军能够守住南京,当然是拿下山东对于大周的发展更为有利,而且我还要提醒胡将军一句话,这场仗可是关系到我们大周的国运,若是这场仗打输了,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朝堂上的人全都挺起了精神,虽然前面的争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这句话可是实话,若是这支大军再全军覆没了,就算是灭了高大节满门,难道大明的军伍就会停下攻势么?南京这些守军留下不过是为了防备台湾郑氏的,要与大明军伍交手可不见得够看的。

一时间一些人便站了出来:“臣等复议夏大人的观点,如今这场大战确实关系到我们大周的国运,若是没有更好的法子,臣等提议让高将军带着大军回撤,守卫南京城为主。”

这些臣子平时都属于中立派的,如今站了出来便压倒了胡国柱的一方,吴世璠也觉得朝堂的争斗可不如自己的小命重要,若真让大明的军伍兵临城下,什么结果可就说不准了。

于是当即这边就给高大节那边送过去了朝廷的旨意,告诉他若是没有完全之策便撤回来守卫南京城,不必与明朝军伍硬拼。

若是派系多了,就容易互相扯皮,人的精力都用在了扯皮上,办事的效率就低了,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皇权制度,从来没有什么君主立宪,因为就算出了


状态提示:第九百零四章 扯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