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崛起从挽明开始>第六十八章 为袁崇焕平反(1)

经过袁嘉升的努力,大明在一六四四年呈现出中兴之象,不仅荡平了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解除了多尔衮的满清威胁,收复辽东,在西伯利亚开疆拓土,南方的经济也很繁荣,大明和西洋诸国的贸易也越来越多,四海升平。

袁嘉升开始重赏有功之臣,吴三桂被加封为平西王,祖大寿被重新提拔为辽东总督,祖承志、何勇智、满黑龙被封为虎威将军,还赐予他们相应的爵位,在北京分给他们府宅。

没想到,在进宫面圣时,祖大寿带着祖承志跪在地上,老泪纵横,说:“皇上,我们什么也不要。听说皇上已经为孙元化平反,祖大寿斗胆,求皇上一件事,为袁督师平反!”

“给袁崇焕平反?他跟孙元化还不一样吧。”袁嘉升对袁崇焕还是有一点了解的,说。

祖大寿说:“这些年,我在盛京,常常睡不着觉,梦到督师,穿着白色囚衣,戴着沉重枷锁。祖大寿之所以苟活于人事,是想着有一天,皇上能为袁督师平反。”

“你要朕承认当年错杀了袁崇焕?”袁嘉升道:“他不是乱臣贼子?当年可是有很多大臣弹劾他,言之凿凿。”

祖大寿道:“念我华夏,上下数千年,可谓坚忍之民族。每当民族危亡时刻,便有无数忠义之士挺立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袁督师便是这样的忠义之士。当年大明和后金的萨尔浒一战,大明的精兵尽丧于辽东,袁督师虽为岭南一书生,有感民族忠义,毛遂自荐,单人匹马考察辽东。他对大明真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袁嘉升道:“可惜袁崇焕辜负了朕,他还是没替大明守住辽东。”

祖大寿说:“别人我不知道,但袁督师自守辽东以来,可谓兢兢业业,他一片赤诚——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甚至是交游不得以为朋友!袁督师曾亲口跟我说,他乃是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袁督师以文弱之身,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保国家社稷,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袁嘉升道:“祖将军,那朕凌迟处死袁崇焕的那些罪名,哪一条不属实?当年在皇极殿前,袁崇焕可是口口声声跟朕说五年平辽,结果呢?还不是御前夸口。”

祖大寿说:“这个问题,我也问过督师。袁督师乃是深知主上当时年幼急功,性好猜疑,故想有所为,不得不在御前夸口‘五年复辽’!”

“那袁崇焕在关外,有何建树?”袁嘉升问道。

祖大寿叹了一口气,道:“袁督师投笔从戎之时,恰好大明内忧外患,辽东之地,就更是千疮百孔。督师在关外收服我们辽人,以辽人守辽土,选辽东骑术娴熟之将,引佛朗机巨炮,以数千兵击溃后金贼军数万,重伤其头目努尔哈赤,使后金徘徊关外数年不能奈我大明何,何等快哉!”

“那他也没阻挡满清三番五次惊扰京城呀。”袁嘉升说:“朕治袁崇焕‘擅自议和’、‘通虏谋叛’、‘擅杀岛帅’、‘高台堡市米’等罪名,都是有根据的。比如袁崇焕擅主议和,宁远大捷后遣喇嘛入后金汗帐擅自请议和,难道不是欺朕当年年幼?证据确凿,也并非污蔑之词。”

祖大寿说:“皇上,以和为守,以守为战,这是督师对后金之大战略也。”

“以和为守是大战略?”袁嘉升说:“你确定不是贪生怕死吗?”

“督师要是贪生怕死,何必去辽东前线?”祖大寿说:“当年督师常常跟我说,李牧之所以破虏,羊祜之所以沼吴,古之弱国名将,最上战略莫过于守。”

“大明为何要守?”袁嘉升问道。

“袁督师常跟我们说,以明之积弱,地大物博,对付后金贼寇的最稳策略,莫过于凭城坚守,只要牢牢守住山海关外一城,则可拖垮后金;等到灾年过去,兵精粮足,则大明可一举扫荡贼寇也。”祖大寿说。

袁嘉升说:“就算如此,袁崇焕身为主将,议和这么大的事,也应该事先请旨,否则,一个主将,跟满清大汗勾勾搭搭,朕能没有疑虑吗?”

祖大寿说:“皇上,你回想一下,督师当年与后金议和,难道皇上真的未知?皇上难道不是默许督师和满人议和?督师认为,皇上只不过碍于‘不议和’的祖训,碍于大明尊严,不愿意承认罢了!现在跟满清议和,不也没什么吗?”

“你说得对,朕确实有过和满清议和之心。”袁嘉升想起来

崇祯皇帝确实自己也和满清议和过,差一点挽救了大明朝。那是在明清松锦大战后,皇太极一举击破明军十多万,崇祯皇帝当面秘密授意一直有议和意向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可惜后来事情泄露,朝中的顽固分子攻击陈新甲卖国,骂他是大汉奸。崇祯皇帝为了颜面,只好拿陈新甲当替罪羊,杀了他。后来袁嘉升自己来到大明,才和满清暂时议和。

袁嘉升说:“即便不说与满洲议和是死罪,袁崇焕身为朝廷命官,奉命督守辽东,每年耗费国家数十万军饷,崇祯二年却为何让皇太极的数万人马入关,危及京师?”

祖大寿道:“崇祯二年的那场大战,末将也亲自参与了。当年皇太极率军越过蓟州,借道蒙古入关,入关之口,乃属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袁督师早就派我去提醒兵部和朝廷重兵把守此入关口,皇上难道不知?当时关宁军在辽东凭坚守城,已经没有余力阻挡满清借道蒙古。”

袁嘉升道:“那袁崇焕率你们赶来京师勤王,


状态提示:第六十八章 为袁崇焕平反(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