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46章 风再起时
“站了两个时辰,算是合格,送下去休息”

军官轻轻摆了摆手,士兵把人抬了下去。

“谁要是撑不住了,就叫出来明天一早,带上盘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教官的吼声在黑夜里响起。

“就凭你们,一个个软的跟地上的烂泥一样,就这怂样子,也想杀满清鞑子,也想立功拿赏银?一个个给我站好了,否则,上了战场就是死路一条”

孙老头看了一会,在儿子的催促下才反应过来。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道“王大人手下的兵,都是千锤百炼的好汉子。要是王大人当皇帝就好了,百姓们再也不用受苦,到那时候,咱们就真有好日子过了。”

第二日,暴雨忽然停了,艳阳高照,晒得士兵们头上,直让人头皮发麻。一队队的士兵铁甲贯身,汗流如雨,站在暴日底下,巍然不动。

军官们同样穿着满身铠甲,在烈日下来回走动,看着训练场上的士兵。

“如果有人受不了,你就说一声,拿着盘缠就可以回家或回家种田,或去做小买卖。”

“战场上真刀真枪,死了家里人有照顾,有抚恤银两,做的好的,还可以升官发财,靠的是真本事一个人当兵,全家人光荣。赶跑了满清鞑子,立了战功,世世代代有饱饭吃,有学堂上,还有田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就看你练不练的出来,能不能立下战功”

“你们都记着,自己是汉人,这是咱们汉人的江山。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往死里了练,受得了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士兵们到了军营里面,才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严苛,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军法无情

枯燥的队列练习,腰酸背痛的长途负重越野,激烈的刺杀练习,每一天的训练下来,每一个人都是精疲力尽,吃饭、洗澡、入睡,直到再被第二日的哨子吵醒。

几个月的训练下来,中间断断续续走的人超过了两成,但是随着不断慕名前来参加的义军,队伍的人数反而增加了千人,达到了万人之数。

不断的有人来,不断的有人走,就如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生生不息,奔涌向前,无休无止。

…………

“大人,你是何事心烦呀?”眼看着王斌皱起了眉头,张直不由得问道。

“吴三桂手下的骠骑将军王屏藩,致谢我等,感谢我军为汉中前线送去了两万石的番薯,解决了他的军粮问题。”

四川确实是番薯的种植圣地,今年春节王斌安排下去的十多万亩番薯,收入了上百万石的产量。除了自己用和留种子外,王斌也往王屏藩的大军前营送了一些番薯,作为大军的粮草。

“这是好事,大人为何烦忧啊?”张直不解地问道。

王斌扬扬手里的信笺,摇头道“这还有一封信,你可以看看。”

张直拿起信来,和董平看了看,都是心里一惊。董平不由得也是摇头道“郑蛟麟究竟是为什么,怎么会投靠吴三桂仅仅几月后,就又投靠了满清,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张直冷笑道“投靠吴三桂,郑蛟麟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郑蛟麟的家人全都在北京城,他怎么会为了吴三桂,舍弃一家老小的性命”

王斌点点头。他收到了郑蛟麟的来信,郑蛟麟已经投靠了清廷,他劝王斌能够暗中倒戈,投靠清廷。

道不同不相为谋,王斌自然不会投靠满清。他只是担心郑蛟麟这一投清,他的标下五六千人都归了满清鞑子,四川的抗清形势又和历史上一样,变得艰难起来。

从郑蛟麟来信的字里行间,王斌可以感觉到他的无奈和言不由衷。两人之间,已经生疏了起来,原来的那份亲密和坦率,也随着立场不同,而一去不返了。

“大人,这要是让吴三桂手下的人知道了,还以为大人有异心,欲行不轨之举。郑蛟麟这厮真是岂有此理”张直额头冒汗,紧张地说道。

“怕个屁”董平摇晃着大脑袋,不屑地说道“吴三桂知道了又能怎样大不了一拍两散,天下三分,各行其是。谁敢在我们兄弟头上作威作福,莫怪我等手下无情”

王斌不禁暗叹了一声,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状态提示:第46章 风再起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