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书童考科举>第57章 院试当天

提学官这种官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离的太远,可能就不是很清楚,相比之下,一字之差的提刑官更加熟悉,提刑官总的职责是核查刑狱的事,提学官一类推也可知晓是核查教学的事,这巡视教学,选拔生员等相关事务也在内。

某种意义上,他本人喜好也掌控着诸多学子的科举路,稍有不慎,就算是考试安然通过,难保其他地方不被查出什么把柄,整个考场肃然气氛也在情理之中。

谢枫曾经跟叶秋花提过,他苦劝家人去学医一事时,曾重点到“药圣”这个人,用这个例子打动家人。药圣他天资聪颖,十四岁即中秀才,但之后多次落榜,转而学医,留名青史。很明显药圣就不怎么合提学官的口味,才一次次落榜。

现在提学大人抚须点头,对场上考子微笑示意,又将心中一张清单上十个名字,一次次对照着现场的人看,看是否是合眼缘的。当看到叶秋花时,提学大人稍稍一愣,是不是写错名字。

“诸位学子,须勤勉于学,若能榜上有名,都将是我大楚的栋梁。”提学官摆摆衣袖,草草说几句当是抚慰学子,又将眼神落在叶秋花身上,“现今大楚好学风盛,考场也激烈,但这小三元也不是不可能,本官也很期待。”

很别处心裁的话,在座的学子立马也读懂弦外之音,将目光转到这个极有可能会连中三元的人,叶秋花。

提学大人很满意这种画面,有竞争不是更好出人才吗?接着立马被随行的官员迎到别处休息,院试也正式开始。

院试比府试少一场,才两场,正试,复试各一场。考试内容还是在四书五经,考的类型还是八股文与试帖诗。这次考八股文只有三道题,一道四书题,两道五经题。

第一道题,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此题出自四书中《孟子》节选。

原文是个对话题,就是穆公找孟子商量决策的对白,事情的背景发生在邹国与鲁国发生交战。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从全文可以看出民众无动于衷死去的长官,让邹穆公左右为难,无法杀尽造成这颓废的气氛的人,看着他们这么做,又特别的恨。

孟子听后,从民众自我需求说起,说道倘若长官爱民如子,民众也会不惜身的帮助长官,力劝要实施仁政。

这道题说到底就是典型的儒家“仁”思想体现之一,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要答的出彩,难,要答的合格则简单的多。

叶秋花也不必多想,研磨一下砚台,就沾着墨汁落笔破题,首句就出自《立道篇》,“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以立纲纪。”

稍一沉思,叶秋花立即又开始承题,论述其中涵义。

盖纲纪正,体恤民也;民既受矣,则不难有舍身护长者?官民一体互利共生得之仁政也,仁政又需立纲纪。

贤者有言:职清则立事有主,利明则谋事有鞭,尺细则成事有表。职不清事不立,利不明事不尽,尺不细事不果。清职者,当明其本分、定其本务,封予决配之势,伏予恶罚之危。

……

不一会儿,叶秋花将这题答完,自觉立意不俗,又合题意,又将心思放在第二道题上。

第二道题考的是五经,叶秋花猛的想起县试时,她差点折戟于一道周易题,此后她又恶补许多,才勉勉强强让自己不慎于这类题,也不知道今日是否还碰那个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叶秋花完全没想到这题考的竟然是诗经,还是诗经里的郑风名篇《子衿》。青矜,青领也,学子之服,而青通“情”,说到底就是一首相思诗歌。

因着这题缘故,出题出的很个人特色,叶秋花对提学官大人颇有好感,也不多想,就提笔答题,心中有畅快之气,不一会,这三道题都答尽。

试帖诗对于叶秋花来说,更是轻车熟路,答的巧妙。离放排还有一段时间,叶秋花开始打量周围环境,头还没开始张望,就听到附近有佯装咳嗽的声音,直对着叶秋花,立马一股冷汗冒起,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等叶秋花离开考场后,林山县书院几个学子也都陆陆续续出来,围过来相互探讨题目的主旨,如何解析等等。

这次考试似乎与上一场考试没什么不同,与上上一场考试也没什么不同,叶秋花却觉得少了什么。

对,谢枫没来,他前日要回教习厅学医,今天定然不会出现在这里,只是他走时吞吞吐吐的,似乎想说什么,还是没说出。

等叶秋花意识到要说点什么时,黯淡的夕阳光影下,有身影骑着马迎着夕阳驰腾在官道上,坚定从容,不见颓色。

“叶秋花,有人找你。”忽的有个下人在她旁边喊她,见叶秋花还在迟疑中,对她挤眉弄脸几下,就在前方带路,要将叶秋花引过去。

怀揣着谨慎心的叶秋花摇摇头,止步不前,“麻烦这个姑娘能不能告诉我你主子是谁?如若不说,


状态提示:第57章 院试当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