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钢铁鲜血烈焰>第435章 泰西风云之折翼的大波波

如果说“血色十字军在摩尔多瓦纠集一大帮子泥腿子造反”太过边远,而且反正倒霉的是奥斯曼帝国,教皇英诺森十世表示喜闻乐见的话,那么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惨败就直接导致了罗马教廷的震惊与恐惧。

波兰-立陶宛王国有“天主之矛”之称,这不仅说是他们够虔诚愿意与异教徒血战,也说明他们战斗力较强,与奥斯曼帝国交战的胜率较高。罗马教廷和“神圣同盟”一直密切地关注奥地利大公国境内的战事发展,明确地做好了一有机会就出兵的准备。开始时一切顺利,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长驱直入,一路深入到维也纳附近,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阻击似乎并无效果。正当罗马教廷满怀期待地等着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捷报,“神圣同盟”的军队已经从威尼斯共和国向奥地利大公国境内行进。一切的一切都在掌控之内,就仿佛耶和华老爷子提前写好剧本了一样,直到奥地利大公国境内最新的战报传来,神棍、军头和雇佣兵们那是一个大写的懵逼。

西元一六五三年十二月初,多瑙河畔,战斗……哦不,是屠杀战场。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南部的黑林山,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最终注入黑海。当然这是后世“破碎化”的分法,在强权压倒一切的十七世纪,你只要记着这条河上游是神圣罗马帝国,下游是奥斯曼帝国就足够了。

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此次入侵规模庞大,大批的运输船逆着多瑙河运送辎重最正常不过,而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也知道这一点,毕竟偷袭敌军的后勤补给算是屡试不爽的常规战术,对付那些脆弱的运输船,只要一把火就可以搞定!

数百名未披盔甲以提高机动性,没插鸟毛以提高隐蔽性的翼骑兵,在夜色与寒风的掩护下偷偷接近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运输船队。那些以内河标准看十分庞大的船只看起来如此笨拙、如此易于受到攻击,翼骑兵们携带了大量的松油火把和放在铁盒子里的火种,只要靠近了,把火把点燃了往船上一扔,然后就可以撤了。

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此大部分参与这轮破坏行动的翼骑兵根本没有,也不需要在意一些细节。黑暗环境下无论弓弩还是火枪的命中率都低的令人发指,至于近战肉搏……他们追的上来去如风的翼骑兵

因此当细小的金属响动在黑暗中传来的时候,几乎没有翼骑兵反应的过来。而从下一秒开始,他们也反应不过来了。

平均每艘运输船都配备有两挺ak47,二十个弹夹,也就是大约六百发子弹,对于至今无法大量仿制弹药的新阿拉伯帝国来说,这种火力配置相当的“奢侈”,但一分钱一分货,实战表明这确实有效。

二十个弹夹?六百发子弹不不不不,其实只要每挺ak47射出十分之一的,也就是五六十枚子弹,夜袭的翼骑兵就彻底崩了。密集的子弹覆盖在最大程度上抵消了夜中射击命中率不高的效果,而那些自以为安全的翼骑兵为了提高纵火国成功率,偏偏还占位相对密集。

“什……”

“天……”

“啊……”

据这次惨败后活着逃回去的一位命硬翼骑兵描述,这是他在一片人仰马翻中听到的唯三能听懂的话,而那时候充斥在河岸上的是死亡与恐慌的狂乱,求生的本能让人和马掉头就跑,彼此之间的碰撞和摔拌杀死的人并不比子弹杀的少……

对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来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打败这些可怕的异教徒”?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讨论这个问题的资格了。

————分割线————

西元一六五三年十二月中旬,一个阴云密布基本上没有月亮的暗夜。

在察觉到“可憎的异教徒火力极其强大”之后,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在战术上明显保守了许多。由于不清楚对手到底有多少“连发火枪”以及弹药,所以引以为豪的骑兵集团冲锋战术不敢轻易使用。挖掘壕沟,架起大炮的“稳妥战法”成了他们的选择。

而与此同时,又有一批氯气通过多瑙河水路运抵前线,这些氯气并非那些小罐子装的毒气弹,而是巨大、沉重、容量丧心病狂的铸铁大罐——这显然不是飞艇投掷或者大炮发射,而是标准的地摊式蔓延。

这是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初始版毒气战法,只要“顺风”蔓延过去,是标准的无差别地摊式杀戮。当风向适合之时,也是死亡崛起之日,夜色掩映下,巨量的氯气朝着波兰-立陶宛王队的驻扎方向滚滚而去。

首先倒霉的是哨兵,由于不知道氯气的厉害,在第一咳嗽中仍在剧烈地呼吸,肺部彻底被损坏,卒。而某些自以为聪明的哨兵趴在地上试图躲避“无形魔鬼”的攻击,结果氯气比空气要重,低矮的优先吸入,依然卒。只有某些阴差阳错地把脸没进土里的兵丁,因为氯气被土壤吸收,和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而侥幸活命,问题是这么一点幸存者对整个军团的崩溃毫无裨益……

“咳咳咳……魔鬼……是魔鬼!”

“可憎的异教徒居然召唤了……魔……鬼……咳咳咳……”

“冲……冲上去杀……不……咳……跑……”

“跑啊……傻瓜们……快……跑……咳咳……”

按理说无论是人还是马,急奔


状态提示:第435章 泰西风云之折翼的大波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