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同村的建议,对于俩老顽童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至少有了这种目的,他俩在村里唱戏,要是再把谁家的鸡呀狗呀的吓死.......额,反正该赔钱还是得赔钱的。
不过,满村的唱大戏,是有理由的,俩老头对外就是一句:“我们兄弟这是弘扬传统艺术,老来发挥余热!”
就是从那时候起,这俩老头就玩上瘾了,就连同村的一些老无乐趣的老人,也开始渐渐的跟着玩了起来。
最后还组建了一个老来演出队,还经常的去邻村,或是乡里,摆台唱戏。
一开始,就是为了玩,有去听戏的,也不要钱,白听图个乐。
当然,乐子肯定是有的,没有武生小生的区分,唱的是天花乱坠,大伙笑着去听,听完了是抹着眼泪捂着肚子走。
据说最厉害的一位,是把假牙给笑掉肚子里头去了,吃了三两的泄叶,这才平安大吉。
但这种玩笑多了,这个老年的戏班子,才知道遵守规矩,并且去分类分段,依照原版的格式,来进行自我改正。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队伍,全都是老头,即便是一开始的同村戏友,到后来有了外村的加入,那也没有逃过一个平均年龄在六十以上的基础!
所以,这里头的岁数在哪摆着,自然也会经常出现问题了。
比如今天的二胡拉肚子,昨天的小鼓发烧感冒,甚至更严重的,直接是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但走了的老人家属,却没有一个来找这个戏班的麻烦,因为那些家属都清楚,这个班子,给了自己家中长辈,最后的快乐。
这些其实也用不着多说,毕竟和宋家两兄弟没直接的关系,不过老人们轮番生病,甚至有的直接退出历史的舞台,却也导致了戏班子的人员不全,影响了整体意义。
于是,在这种缺人的情况下,宋家的俩老头,就开始琢磨起,曾经唱过戏,但最近又是搁下了,那种‘同行’!
就比如说宋家他们村吧,就有一个从小学戏的年轻人,曾在城里,或是去外地,唱过大台戏,甚至还跟着班子,驻过台呢。
不过前些日子,这个人家里出了点事,做儿女的也不得不放下手头上的事,回家来料理。
可在那个年代,尤其是这种行当,你歇个一两天的,也还好,要是一歇一月俩月的,那戏班里的别人,还吃什么呀!
所以,这个人撤下以后,人家班子里,就又找了别人,顶他的班。等这个人忙完了家里的事,再想回去,人家班子里又不缺人了,他还得琢磨别的班子,或是找别的活。
这不,就在这个档口,宋一福和宋一禄找上门了!
要论同村辈分,宋家两兄弟还是这位的大爷,别看这位在家歇着的晚辈已经快五十了,比俩老头也就差一轮,但见了面,那也得叫声大爷!
因此,见俩大爷都来了,这位侄子是连忙招呼,摆上茶水拿出瓜子,问大爷和二大爷来干啥!
额......怎么这么别扭呢?
其实这位晚辈姓沈,也就是后来宋一福手下,专管戏具的老沈。
但在当年,老沈在两位老顽童面前,撑死是个小沈。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宋家两兄弟对老沈说:“找你也没别的事,就是见你这一身的本事,整天在家歇着也不是个事,所以想邀请你加入咱的班子,搭台成班!”
这种事对于老沈来说,那真心是一件好事,毕竟农活就那点,干完也就完了,又去不了原先的班子,所以现在在家里,就是歇着,找别的活。
但今天活自己找来了,对老沈来说,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至少不闲着了,还有戏唱了。
可是,老沈正当壮年,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靠着地里的那点收成,实在是紧巴的不行,而宋家两兄弟的班子,老沈也听说过,知道是义务演出,没钱挣得,所以在这一点上,老沈就有点犹豫。
宋家两兄弟是何等人也,岂会看不出老沈的这点心思?毕竟这俩老头可是唱戏吓死过鸡的主呢,还都是胡子花白的老油条!
于是,宋一福就说了:“小沈啊,你也别怕,钱少不了,因为我们老哥俩已经打算卖票了,而且还改成正式的班子!”
俩老头也知道,自己的班子虽然成了,但老伙计们的岁数都不小了,所以缺班缺曲,是经常发生的了。
不过,也就是这些原因,让俩老头意识到,有些人到了一定年纪,即便是再爱,那也只能降低成玩票性质。
因此,这老哥俩的意思就是,趁此机会,把班子改成正式班,岁数大的依旧留着,但不正规的唱了,改成过场小曲,暖场小调啥的,过过瘾也就够了。
而真正唱戏的,就找老沈这种内行人上阵,而且由此开始,戏班子就开始收费!
一开始,大钱是不指望的,但没人混个零嘴的钱,还是差不多的。
但人家老沈,是正儿八经的内行人,他知道刚搭起来的班子,别说挣钱了,不赔钱就是万幸的事,所以就问这俩老头,说:你们哪来的这种十分强大的盲目自信啊?
宋一福和宋一禄也不生气,知道老沈是在借题开玩笑,于是,宋一福就解释说:“大爷们这些日子不算走南闯北吧,但这几个村,咱也混熟了,用句流行的话说,宣传是够的不能在够了,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老年粉丝团了。有时候我们的班子扯的早,别人还不干呢,说是多少掏点钱,也值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