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哪怕是中国参战,我也要保住我的圣彼得堡,我可以放弃莫斯科,但绝对不能放弃圣彼得堡,没有了圣彼得堡的俄国,毫无希望。只要我是沙皇,俄国就必须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大国,要么就让它毁灭,绝对不能希图侥幸的中间地位。”
“我完全支持您,陛下,这也是我的愿望,全体俄国臣民的愿望。”缅希科夫不顾身体的痛苦,给彼得一个敬礼。
彼得握住了他的手:“我就知道,你会支持我的。”
“是的,我们都会支持您,陛下。”
彼得说:“好吧,我忠诚的朋友,我想告诉你接下来的计划,希望你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
在连续取得胜利的俄国,彼得的声望已经到达了定点,甚至已经有一部分贵族和年轻军官不把东方的那个巨人放在眼里,因此在打败了瑞、普联军之后,立刻要求全军南下,收复被所谓乌克兰联邦夺取的南部土地,彻底吞并南俄地区,甚至有些人提出不要惧怕与中国开战,只要击败他们,他们就会退出战争。
这些人与彼得所计划的完全相反,但是他们的这种声音却是彼得所欢欣鼓舞的。
俄国的沙皇彼得,作为一个游历过中国的年轻帝王,曾经化名李乌拉的家伙,他在西津的几年里,学习了很多东西,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也见证了很多的政治思想,其中最被他推崇的就是民族主义。
实际上,现在的整个欧洲,民族主义都在觉醒,从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到莫斯科,都是如此,因为背后有人在推动,这些推动者中,就包括了各国的君王。
民族主义对于君王来说是一种好东西,这种思想可以让国内百姓拥有一个外国的敌人,从而更能忍受封建君王和资本家的剥削,从而更积极的为君王们出生入死,可谓一举多得。
虽然科学技术与中国相差很远,国力相差更大,但彼得却对自己的俄国更有信心。
二十五年前,中俄战争中,俄国失去了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地区,那个时候,站在莫斯科城头的彼得亲眼见识过中国军队的强大,但真正让他痛心的是,在围城战期间,大量的俄国人为了赚取中国人的银元,在莫斯科城郊为他们修筑工事。
那一次的触动,影响了彼得的一生,他在成为沙皇,掌权之后,不断的宣传民族主义思想,虽然在阶级分化的俄国,农奴仍然是愚昧的,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已经大不相同。
他坚信,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哪怕是第二次中俄战争爆发,中国人也不会再有机会肆虐俄国,俄国或许会有第二次失去的一年,但中国人也会付出代价。
但是民族主义的坏处在于不能接受国家和民族的失败,尤其是丢失领土这种事情,所以年轻人们强烈要求先收复领土。
彼得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他认为那些靠近中国的边疆地区远不如圣彼得堡所在的英格利亚重要,而在取得了维斯瓦河战役的胜利之后,彼得的计划是趁着夏季来临,调兵北上,从芬兰方向进攻瑞典在波罗的海北岸的本土地区,迫使瑞典人退出战争。
这样的好处有两点,其一,在前面的战争里,瑞典已经被打残了,俄军不用动用全部主力,就可以攻入瑞典本土,无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时间都是合适的。而第二点就在于,英格利亚地区原本属于瑞典,将来停战,也必须瑞典同意割让这片土地,俄国才可以获得。
“如此一来,我们在波兰的胜利就会变得没有意义。”缅希科夫有些失望,说道。
“其实也有意义,对于波兰的瑟姆会议和波兰人来说,一切都已经变了。当萨克森的那个奥古斯都退位之后,波立联邦与瑞典的战争性质就变了,一开始,其实是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但奥古斯都退位之后,就变成了波兰人反抗瑞典的侵略。
而乌克兰联邦的成立,对于波兰人来说是分裂,普鲁士与乌克兰联邦、瑞典结盟,就是支持侵略者和分裂者,也是他们的敌人。你以为中国人为什么不参战,因为他们对战争的正义性看的很重,只不要不参战,波兰人就不会直接把仇恨安在他们身上,而相反的是,乌克兰人还会感激他们,这就是双赢,他们赢两次。
对于我们来说,这也很好,波兰的周边自此全都是敌人,他们只有依靠我们。而我认为,直接吞并波兰是操之过急的,这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你看到了,他们不支持瑞典人这样做,自然也反对我们。
为了波兰不被我们吞并,中国人或许会参战,但为了英格利亚,这个距离中国非常远的北欧角落,中国人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彼得对缅希科夫解释说。
缅希科夫说道:“作为一个军人,我有些失望,但作为您的朋友,我认为您是对的,而作为您忠诚的部署,我请求留下来。暂时留在华沙,如果华沙失去,我也要与波兰的瑟姆会议在一起。”
“为什么,你伤的很重。”彼得说。
缅希科夫则是说:“就是因为我受伤很重,只要我在这里,俄国就与波兰站在一起,就是斯拉夫民族站在一起,波兰的那些贵族看到的是一个曾经为他们出生入死的将军,就永远会感念您的恩德。
四十年前,波兰与俄国也曾打生打死,曾经他们还占领毁坏过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