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中医的现代打开方式>第三十五章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详

等王境泽把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之后,孟梓琪已经是怒不可遏了。王境泽在这一事情的处理上与害人性命无疑。

“你怎么敢这么给人看病,你不知道这样有可能会出人名的么?千金方你有没有学过,药王孙思邈是怎么说的嗯?大医精诚这个理念你脑子里有没有?这点概念都没有你当个屁的医生?回家卖家具不是更加适合你么?”

“一点基本的治疗常识都没有,脉没有摸,太阳病有汗和无汗也没有搞清,其余症状一样也不知道,大便情况也没有问清楚,光凭这患者的描述你就敢开药,你特么比仲景还要牛批啊!当代医圣就是你没跑了把。还打电话给我做什么?”

一些不合适的词汇从孟梓琪嘴里面蹦了出来,彰显着孟梓琪此时心中的狂怒。

当孟梓琪听王境泽描述事情经过的时候,他简直要被王境泽给气死,如果他是那位患者的家属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把王境泽打得连床都下不来,如果他是王境泽的师傅的话,那他会劝王境泽改行,不要再学中医了,因为这样的心态迟早会出事情的。你不替自己的事业想想,也应该替患者的生命想想。

别的事情,孟梓琪其实都很好说话的,唯独对于中医这件事情上,他可以说是严格的有些苛刻,对同行,对自己都是如此,因为现代社会对中医的看法已经非常不堪了,甚至直接就说中医就是骗子,伪科学。所以孟梓琪一直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因为中医的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现代医学每次都能药到病除么,并不是的,而且可以说医疗事故也不少,可是为什么社会上会给他们这么大的宽容度呢?而中医只要一点点负面消息传出,那么批判的声音就会铺天盖地。而正是像王境泽这样的医生,才使得让那些反对中医的有了实据。

中医的治疗效果,并不比现代医学差,甚至可以说更好,有很多手段都是从中医发展来的,先现代医学外科代表之一的伤口清洗和缝合再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了。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用酒清理创伤的记载;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成书在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肠缝合手术记录。并且这本书中发明了用桑皮线缝合创口的方法。

也不要扯在古代人均寿命的问题,这个并不是医术水平高就能决定的,打战,饥荒,天灾**,都是制约古代人们寿命的因素。同时期相比于已经形成体系的中医而言,当时的所谓现代医学还处在蒙昧之中。

再说个故事,核桃,再中医里核桃一直有补脑益肾的功效,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很简单粗暴以形补形,核桃看表面多像大脑,砸开以后成两半是不是特别像是一对腰子。然后现代医学通过种种方法测定,分析成分然后得出结论核桃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对大脑健康确有好处。

所以其实并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所以有了大师,有了庸医的分别,可是有的人就故意混淆这个概念,把个人能力的问题,盖到整个行业上来。

我们再回到王境泽这个案例上来,首先说说这个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子的组成是这样的,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张仲景是东汉人,根据汉时度量衡:1斤=16两≈50克,1两≈15克,按现在的度量单位是不是觉得很多。

不要急原文还有“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这是服法,意思是这是三次的的用量,先服一升,出了汗下面的就不用再服了。

这是一个治疗太阳中风外感并且带喘者非常好用的方子,原理是太阳中风,风邪外袭上壅,影响肺气不利,故致喘所以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同时加厚朴和杏仁降气利肺来治喘。

不过这个首先要分清楚这是太阳中风还是伤寒就非常重要了,以症见脉浮缓,有汗者为准。如果有上述之症,那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一点都没有问题,可是如果脉浮紧无汗。那么就是典型的麻黄汤症。这个时候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的话,解表的力度就不够了。

太阳中风患者会恶风,太阳伤寒患者会恶寒,而恶风和恶寒,这之中的区别患者自己并不能分的特别清楚。这个时候医生自己就要问个详细明白了。

可是连这一点,王境泽居然都没有问清楚,贸贸然就给病人开药了这简直就是再拿病人的生命当儿戏,这如何能让孟梓琪不愤怒。

王境泽就这样默默听着孟梓琪对他的狂喷,孟梓琪这样愤怒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在他的印象中,孟梓琪是个很随和的人,问他问题也是又问必答,有时候也会相互开开玩笑什么的,可是没想到这次孟梓琪的反应居然这么激烈。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名字自己出现了很重大的失误,除了受着孟梓琪的狂喷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他还要请孟梓琪帮忙。一般别的医生除了上面要求之外,或者负责医生不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外,是很少会插手另外一个医生的病人的。因为这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纠纷的。

像这样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