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均实施,自然是不妥。可朝廷在广南、福建、或者两浙三地之中,选择一地来同步试行,想必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何况朝廷在其中并非没有收益。”冉安国毫不退缩。
此时身为民部尚书的冉安国,自然是巴不得这件事立刻就全面实施,因为过去的户部,是朝廷里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当初陛下把它分离之后,它的主要职能划分给了财部,这就让民部在朝廷各部之间,显得有点弱势。自然,才踏入朝廷重臣行列的冉安国,也不是不想在众人面前有所表现,现在既然有陛下竖的这么个好梯子,如不好好利用,岂不是会被人称为白痴?
赵与珞先瞟了陛下一眼,随后说道:“冉大人,军邮的设立,其实主要是让兵部来做这个事。”
听了他的话,朝廷的其他大佬均暗自点头。因为按照文本上所说,所谓的“驿政改制”,过去的“驿传”,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还略有压缩,使其更精干。而额外冒出来的军邮所,所需的人员、运送的载具,又实际上全是由兵部来出。至于军邮所设置的地点,通过各地的官府拨几间房子几乎不需要花什么钱。故此,所有的人在看过之后都认为,此事已筹划的相当完备,根本无须多言。
况且,根据已拟定的章程,以后这些军邮所最终还是移交给民部,那么又何必于此时再多一事呢?
冉安国的小心思,实际上其他几位尚书也都心知肚明。他们之中已经有人准备继续驳斥冉安国。
但是,在这个“所有的人”里面并不包括一个人,那就是教部的谢枋得。
谢枋得其实并没有像其他人哪样,当冉安国一开口,就联想到什么预算。在他的观念中,只要保证了他的教部预算,其它的你们这帮人爱咋样就咋样,全都与自己无关。他留意起此事,是因为通过这个文本、以及冉安国所说,想到了他太学里的学生。这些可都是远离家乡的学子。
对谢枋得来说,家书万金的道理根本就不用多讲。于是,在听了赵与珞的话之后,他就开了口:“官家,臣倒是认为,冉大人所言,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某人立刻露出了笑容:“唔,还请谢爱卿直言。”
“眼下朝廷太学各院里的学子,多来自琼州,他们求学在外,远离家乡,如能在琼州和广南、或者仅仅是广州之间,予以试行,既可让哪些学子和家人们少些相思之苦,又可兼顾朝廷在其中的试用,岂非一举两得?”
听到他说话,无论是陈宜中、还是其他人都不再开口,而是看向了某人。
*********
(注:明初,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道万言疏,朱元璋先是自己看,后来让人念给他听,一直听了一万多字,也没听到要说的是什么事。老朱一怒之下,把茹太素叫来打了一顿板子。第二天让人继续念,到了一万七千多字,才见到真正要说的事情。也幸亏茹太素说的事当中有四件可以被采用,所以朱元璋就没有继续追究,但事后仍然训斥了他:“你这个奏章五百多字就能搞定,啰嗦那么多废话干吗?”并且此后下式,摒弃过去朝廷里动不动就长篇大论的习惯。)
/book_1156/3113647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