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严肃地告诉他:“张将军,他们都是跟着朝廷到海上的人,应当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朕希望能更公平地对待他们。”
张德当时也只是认为陛下对“海上之臣”很仗义,但当苏刘义回来后,苏黑手却更能领会陛下的深意。“我督军司将来还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裁断,时间一长,那些家伙少不得会怨恨咱们,但现在是大伙一起议定的,而依据就是所有人制定的军法,哼哼,到时无论是谁,都不能怪到咱们头上,陛下是护着咱们督军司的啊。”他叹息着说道,张德恍然大悟。
东的举措在军中引起的震动更大,宋军三个大佬全都关注到这件事上,他们明白,这对未来宋军中的每个人,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东为了尽量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他并没有参加庭审,但这是一次并不太成功的尝试。张德在第三天送来了军事法庭的处罚意见,在十三个人里面,有五个人认为张达、方兴应该被降职为炮船船长,理由是违抗将令必须严惩,但考虑到那场仗还算打胜了,如果再重,就寒了将士们的心。有四人认为张达、方兴功过相抵,不应处罚。还有两人则认为,无论如何,违抗军令者都应该严惩,砍头并不为过,孙武练兵,吴王的妃子都照砍不误,岳王军纪森严,岳家军才战无不胜,正是过去宋军的军纪太松,所以才导致上令不行,屡战屡败。另有二人的提议是,将两人降职一级为炮船小队的指挥使即可,毕竟仗还是胜了。
争议的确很大,没有一个结果能过半数。东在看到结果后,召集了所有在琼州的军事将领议事。
张达和方兴这段时间的确是很难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原先朝廷正规的军人,这种“非自己人”的概念,使他们心中极其忐忑不安。而所谓的军事法庭审案,陛下又没有出现,这更加重了他们的疑虑。
他们终于见到了陛下,但这是在所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东让张德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军事法庭的结论,在听完结果后,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已经令他们感到有点神秘莫测的小皇帝,但陛下说的第一句话就令他们震惊不已,因为他说道:“各位将军,朕一直在想,如果岳王没有蒙冤,我大宋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渀佛觉得还不够刺激,他的第二句是:“岳王之死,朕认为高宗皇帝是有责任的,但朕,绝不会像他哪样。”下面所有的人呼吸都很重,这话是没有人敢接的。
东看着所有人缓缓地言道:“朕曾经说过,希望各位都有岳王之忠勇,建立其功业,决不希望看到各位有武穆的结局。但单靠朕,也许将来朕还是会被蒙蔽视听,甚至冤枉你们中的某些人。可是朕觉得要防止这点,其实并不难,大唐魏征曾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言,朕的做法,就是把让朕能兼听到的责任交给你们了,如果你们仍然做不到公平地来判断一些事情,那么你们,将来就没有资格怪别人,也不配作为帝国的军人。”
下面一片寂静,所有将领已经明白,在水师的这件事上,陛下真正的目的是要立新的规矩。但他们同时也听到了一个小皇帝“发明”的新词“帝国”,敏感的宋瑞在心里面已经将这个词同“国家”联系在一起了。
“朕本来想得到一个超过半数的结果,但现在没有,哪朕就简单地说点朕的看法。张将军,方将军,北兵江南水师被灭,你们有功,但违抗将令,军中绝不允许。功是功,过是过,功必赏,过也必罚。”治军的不二法门,就是赏罚分明,所有将领都严肃地望着陛下。
“对于功,朕绝不抹杀,属于你们的战功、该你们得到的战利品,仍然归你们。至于过,军中也绝不应该宽容。现在,军事法庭有四个处理意见,朕提议由哪些临时审判官到外面不具名选择,朕将按多数人的意见来办。你们有意见吗?”
对于所有军中将领来说,这个胆大包天的小皇帝以前的全部所为,都没有这次给他们的震撼大。但请记住,当岳飞蒙冤之时,整个朝廷之人只有韩世忠说了一句话:“‘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他们会希望回到原来的样子吗?
天下没有几个人不明白如下的道理,命运要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是个人、团体还是国家,这没有什么不同。奇怪的是,恰恰是一些所谓的砖家学者忘了这点。
张达和方兴最终被降职为炮船船长。东在皇宫里再度召见了两人,宋军的三个大佬和张德均在边上。东没有客气:“二位将军,也许你们心里还并不服气。”打了胜仗却被降职,心中有不平很正常。
这并非张达和方兴所预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但也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最差结果,但陛下这种处理的方式,才是给他们最大的震动所在。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齐声说道:“陛下圣裁,臣不敢有异议。”
东摆了摆手:“军中的道理,其实你们都比朕清楚,朕只想问一句,如果你们将来的部下也像你们一样,你们会满意吗?”有些道理,以己推人,是不难明白的。
张达和方兴两人的汗下来了:“陛下,臣实有过。”
东叹了口气:“朕不会改变军事法庭之议,而且以后,朕仍将按此办理。其中的做法,可能还有不妥,军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上报给督军司加以改进。除非事实证明它的确不合适。”东看了看三个大佬和张德。我把规矩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