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灵打定主意,用最偷懒的方式从梦境中出去。
经过一整天装傻卖乖,何灵综合整理出以下信息:
这里是江南边远小镇青里。
东家赵家是青里少有的几户世代诗书人家,祖上曾官至户部尚书,也算曾是门楣显赫。后来某位先祖因政见不同得罪权贵,偏为人略为刚直迂腐不知变通,被贬谪。机缘巧合之下,得遇一修道之人同行数月。
修道者通星相、精占卜,曾为赵氏先祖占卜一卦,遥指南方,称可佑赵氏一族数百年安稳。此后先祖辞别官场,携妻儿家眷远离家乡。
因喜爱青里小镇人烟稀少,民风淳朴,风景秀美,也就从此在青里定居下来。后先祖留下家训,凡赵氏子孙,只可专注学问,不可涉足仕途。
数代安稳生活,赵家倾己勤劳,以行德义,且宅心仁厚与人为善,逐渐成为青里小镇交口称赞的大善积福之家。
赵家有位颇为得宠的孙子,赵世坤。
这赵世坤从小就讨老太太喜欢,他极聪慧敏思,又能说会道,只是主意太大,有时极为顽劣。虽然不是长孙,却是赵老太太极为疼爱的一个孙子。
虽说祖训赵氏子孙专注学问,但赵家儿孙都谨守父母在不远游,偏偏就是这位赵世坤,一定要北上求学。
赵老太太心软,也就让他去了。
这一去,就是一年没见着人。
打发人去学校问过,也是有寒暑假期的,只是这位坤少爷实在太过贪玩,一句“男儿志在四方,当趁少年正当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交友,觅同好…”,一整年未曾归家。
这一次赵世坤主动说回家小住,赵老太太实在太过高兴,于是赵家上下这小半个月忙得热火朝天的。
天还没亮,赵家老太太便醒了,拉着小丫头香荷说了好半天话。好不容易熬到天微微亮,便一手搭着香荷,另一手拄着拐杖,前前后后安排打扫。
一时间,从赵太太、馨姨,到门房赵四,上上下下忙得脚不沾地。
赵老太太一会儿让厨房准备坤少爷爱吃的红豆团子,坤少爷从小嘴刁,务必把红豆磨得起沙起腻;一会儿让小丫头把坤少爷少时爱看的画册、闲书整理出来,捡一两本放在坤少爷床头;一会儿让管家把刚开蹄的小马驹洗刷干净,指不定坤少爷看那匹小马驹顺眼非得抱着不放…
自从接到赵家长孙赵世坤的电文,说是这两日返家小住几日,赵老太太几个晚上没睡好,就盼着孙子早点回来。
最重要的是,赵老太太给赵世坤相了亲家,就等着赵世坤这次回来,能把亲事定下来,也让赵世坤收收心。
已经十八了,若不是当初由着他的性子,早早定下人家,只怕这时候肉呼呼的小曾孙已经颤巍巍的满地跑了。
赵老太太一想到满院子跑来跑去的小曾孙,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满脸像花儿一样灿烂了。
隔壁庆元镇上方家小姐不错,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据媒人说模样是极好的,很容易生养,一看就是三年抱俩。
不然新吉镇上的马家姑娘也很好,贤良淑德勤俭持家,媒人也说身体极好,一看便知宜家宜室。
昌合镇上柳家二小姐也是极为标致的姑娘。端看柳家大小姐过门三年,便给夫家添了两儿一女,还一胎怀俩龙凤呈祥,这柳家二小姐肯定也不会比姐姐弱,那就是极好的孙媳妇人选。
赵家阖府沉浸在赵老太太描述的儿孙满地跑的美好景象中。
东家确实如阿九所言,极为仁厚宽宏。
何灵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颗现代魂,偷奸耍滑到处跑着打听消息,八卦偷懒一整天,既没人太计较,也没人发现不对劲。
何灵还混到人群中参与大家的八卦,评选三位未来的孙少奶奶哪位更适合坤少爷。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投票,结果是昌合镇上柳家二小姐,因为能生养,多子多福啊。
旧时人家里,这么上下一片祥和的家庭也是少见的吧。
已到傍晚,全家老小都认为今天世坤少爷又不会回来的时候,门外远远传来赵四激动的吼声,“世坤少爷回来了,世坤少爷回来了!”
赵老太太左手搭着香荷颤巍巍地走在前面,赵太太、馨姨赶紧跟在身后护着,全宅子的老老少少呼啦啦紧跟着向门口涌去。
何灵的心又开始“咚咚”地加快了跳动速度,梦主要出现了。
不多时,有乡邻喜笑颜开地喊,“赵家小少爷回来了。”
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着黑色中山装的高大少年缓缓走来。
少年面容清秀俊朗,脸上洋溢着阳光干净的笑容。眼睛里有少年特有的狡黠和调皮,也有与他年龄不符的智慧和老成,举手投足间都是挥洒自如的傲气和指点江山的蓬勃生气。
不时地回头低声叮嘱着什么。
何灵脑子里浮现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诗句,这位世坤少爷完美地再现了这首诗的情形。
赵世坤看到赵老太太等家人在门口等着他,远远地摇着手臂喊,“奶奶,阿娘,我回来了。”
回头几步,拨开簇拥着的人群,牵着一位年轻姑娘的手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位年轻姑娘看起来也是十七八岁的模样,长得极为端庄大气。
两根又长又黑的辫子,两边发尾都用一块蓝色的丝带系成个小巧的蝴蝶结。
一身蓝灰格子长旗袍,外面罩着一件白色的针织衫,手上提着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