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千多人的队伍,走了一上午。稀稀拉拉的才走了十多里。也就是后世的五公里左右。游志后来才知道,这时正常军队一天也就三四十里的样子。所以这群难民营半天走十多里很正常。没办法,到了中午,人是铁饭是钢,所以必须停下来埋锅造饭了!这时代一天只吃两顿饭。大部分时候是早上七八点左右吃一顿,叫“朝食”。下午四五点时候,吃一顿,叫“餔食”(bushi)。由于今天是行军出发的第一天,所以早饭推迟到中午做了。
游志觉得这样很不好,等有条件了,非得改成一天三顿饭不可。
游志大概知道自己这群人马有三千左右,但是具体什么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游志派王和把整个人群的具体情况统计一下,比如男女老少比例多少,能战士兵多少,队伍物质多少。
游志从怀里掏出了从阳翟县拿出的羊皮地图。算了一下大概路程,阳翟县离阳城县大概有一百多里左右,如果一天行军二十多里,大概四五天左右就能抵达阳城。但是,这并不是游志想要的。游志一直很犹豫。真的要去攻打阳城县吗?从颍川治所的军事布防来看,这阳城,兵丁绝不超过一百人。为什么呢,这大汉安享太平几百年,阳城只是一个小县城,并非军事重镇,而且还靠近洛阳,不可能会有太多军兵。这一百多兵丁估计大多还是服兵役的半农民的状态。再加上县衙当差的衙役,估计能有两百人马就不错了。
可是一但,攻下这阳城。不出意料,这消息很快就会传到洛阳。要知道,现在天下还没大乱到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的时候。朝廷在洛阳,旁边竟然有反政府武装分子,那不是找死嘛。游志可不希望自己的梦幻汉朝游活不过第一集。
所以,游志对阳城县旁边的嵩高山很感兴趣。这嵩高山是什么,不就是后世的嵩山嘛!嵩山少林寺不就是在这里嘛!如果一座山可以建寺庙的话,说明什么?说明这地方可以住人啊!说明这地方自然条件不是太恶劣啊。游志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很可以的,看样子这九年义务基础教育没白上。
游志其实不知道,这嵩高山不仅仅可以住人,而且还是一个军事绝佳的好地方。
据《河南府志》记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嵩高山的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
游志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了!
按游志所想,等到了阳城县!先把黄邵给的十万五铢钱给花出去。多买些粮食,种子和农具。先在嵩高开出一片根据地来!把什么黄巾起义军的旗号撤掉,吃饱饭,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等将来有条件,再出来做个弄潮儿!
想着想着,游志独自发笑起来,给旁人感觉好像要发癔症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