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太平血>第七百零一章 日暮西山

袁甲三、李鸿章和彭玉麟的兵变行动导致京城满清军队最后的西路补给线被切断,千年的帝都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座孤城,甚至是西面外城几座城门和城墙也竖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至此满清的丧钟彻底敲响。

与两百多年前大明王朝覆灭之时的情景不太一样,那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主动死守京城,他完成了历代明君奉行的天子死社稷之志,而满清则是被太平军围三缺一和无力主动进攻假象给迷惑了。直到北伐檄文传来和太平军打通山东运河的消息传来之前,满清贵胄们一直认为城外的太平军只是一支孤军,困守下去彼敌将不攻自破,而正是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压制了恭亲王等人的正确建议,结果导致腊月开春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最后满清还在犹豫之中,袁甲三等汉臣的反叛直接断掉了满清最后的希望。

好在袁甲三等部叛军虽然举旗,但却没有主动向满清内城紫禁城和其他城门、城区进攻,或许他们在等待太平军主力部队接管这些地方。

当天的京城一片混乱,而满清的朝堂上却是吵成一片。眼下放在满清面前的路不多,只有三条道路可选。其一便是组织内城和其余各城门兵马趁着西路袁甲三等部兵马刚刚举旗易帜,军心不稳之际,护着两宫圣驾拼死突围,然后一路北上蒙古或出关外继续苟延残喘。这个办法在朝堂上有人提出来。多半都是还有些血性的满汉大臣,但他们的声音很快便被贪生怕死之徒的反对声音给淹没了。开什么玩笑?靠京城里这些孱弱的八旗兵突围?满清贵胄们宁可相信母猪会上树,那些个安享祖宗余荫上百年的兵勇们。平时欺负个老百姓还算合格,但要他们死战突围根本不可能的事。最要紧的是那北伐檄文上并没有说会对满清旗丁赶尽杀绝,于是围城里绝望的旗丁们宁可相信这些是真的,加上袁甲三等部兵勇中不乏旗人旗兵,他们都能投降,凭什么城里的人要去拼命?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从而让他们丧失了拼死一战的斗志。所以。这突围的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其二便是收缩兵力,死守内城及京城其他城区。等待其他地方的勤王大军前来解围。这个建议还是一些主战派大臣提出来的,很可惜也没有太多人响应,原因很简单,京城里存粮不多。根本守不了多久,到时候抵抗太烈,那些投降派还怕太平军一怒之下会有屠城之举呢。

其三便是投降派们主张的,与太平天国求全和谈,争取用割让关内其他地方换取满清能够回到关外去,然后满清向太平称臣,必要时还可以去掉皇帝名号,只以国主称之,仿朝鲜例永为中原汉国藩属。

这第三种建议非常有市场。支持的人很多,肃亲王华丰、庆亲王奕劻、定郡王载铨等人更是泣血上奏,支持这个建议。他们怎么泣血上奏的呢?只见庆亲王奕劻他跪伏在地上。磕头不止直到头上都磕出血来,然后泪流满面,血水跟着鼻涕眼泪一起往下流,口中悲声道:“太后,说句大不敬的话,大清的灾星到了。奴才等身死事小。但断送了大清宗室子嗣,便是天大的罪过啊。若是此刻与太平和谈。或许尚有一线生机,假若还是战,则我大清宗室必亡、天下满人必亡啊。”

这庆亲王奕劻原本在咸丰之时之时一个贝勒,慈禧当政之后为了收拢宗室之心,几年之间便将他提拔成了亲王,看他这个样子倒也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大清的皇室安危着想,更是为了天下满人今后的福祉着想,倒也有几分表演的天赋。

一旁几位宗室老臣加上庆丰、载铨等人也都是这样的泣血叩奏,到让人感到了一丝悲凉,或许这便是王朝陌路之时的悲哀啊。

杏贞看着这些宗室臣子们这般的闹剧,心底里倒也暗暗好笑,但想这奕劻在后世历史上,都七老八十的年纪了还拖着病体和袁世凯一同对隆裕太后逼宫,最后让满清两百多年的基业一朝断送。其实按照后世历史上来看,满清北面兵力还是十分强大的,袁世凯的六镇北洋军战斗力强悍,主要还是袁世凯不臣之心膨胀起来,否则辛亥闹的变革也指不定还要打多久的仗。而当时的奕劻被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一吓唬,也还是只有乖乖的行了那悖逆之举。

其实,之前的尚虞备用处密报之中,也有消息指出奕劻早早的与袁甲三等人暗通曲款,看来奕劻这一世还是干出了联合袁氏一同逼宫的举动,不过这一次他多少还留了些余地,只是建议与满清谈判,提出割让关内所有土地与太平议和,满人退回关外去。

投降派的言论自然让主战派不满,军机处大臣文祥、宝鋆、李棠阶、李鸿藻等人立刻痛骂庆丰、奕劻等人,两派在朝堂上又是一轮争吵起来。

在前面皇位上坐着的同治小皇帝载淳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只不过七、八岁的他立刻被吓得哭了起来,杏贞连忙起身去将他抱起来,也跟着假意垂泪痛哭。这娘俩一哭,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杏贞擦了擦泪水,泣道:“天时、地理、人和皆不在我,内忧外患之下,我大清江山已然山河变色。你们这些平日里食君之禄之人,不会想法子,只会在这里争吵,成何体统?”朝堂上一众满汉大臣皆是跪倒在地,口称万死。

跟着杏贞抽泣着说道:“既然战已无可再战,那就试着与太平和谈吧,总不能等着城破之后,我们这孤儿寡母的还要受那些粗鲁兵丁的欺凌吧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一章 日暮西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