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二九四章 美国人的一厢情愿

就在格兰特对军队重新部署的时候,他所关注的新奥尔良港方向,此时正淹没在一片炮火之中,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刚刚抵达的中华帝国远征军!

这支军队虽然打着帝国远征军的旗号,但骨子里却不是当初在日本大闹特闹的那支部队,而是李永吉当初在好莱坞红堡亲自训练的那支摩托化部队,被称之为梦幻军团,又因为这支总数三万人的部队是一个大编制师,因此这支部队又被叫做梦之师。n∈,

926事件之后,一个团的摩托化部队横扫旧金山与萨克拉门托,期间极大的震撼了石达开等人,但这只是小试牛刀,重点是考验这支部队的在实战中的表现。

当迅速拿下旧金山与萨克拉门托,掌控整个加州地区,并发现这支梦幻军团的战斗力的确不俗之后,化名李远征的李永吉立刻就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

在当时,尽管中华帝国已经正式的对美利坚合众国宣战,而且整个加州地区还被中国人迅速拿下,双方看似已经彻底撕破脸,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但实际上却并非是那么一回事儿。

最大的原因,是林肯没有与中国宣战,依旧在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他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中国彻底撕破脸。

在这个时空的1862年,虽然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还没有修建,但却有一条从旧金山一直到华盛顿的电报线路,原因很简单,修电报要比修铁路容易的太多,而这条1861年中旬才竣工的电报线路,本来就是为了修铁路而准备的。

也正因为这条电报线,让华盛顿及时的知道了926事件的经过,并且及时知道了旧金山与萨克拉门托的陷落。

尽管林肯与美国国会的人对926事件还有不少疑惑,并且也对中国人的贸然侵略行动感到十分的愤怒。但事已至此,林肯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此事。

从本心上说,林肯对中国人的宣战以及擅自占领加州的行为,是十分愤怒的,也是希望即可强硬回击的,但身为一名政客,林肯知道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冲动与愤怒于事无补,尤其是在英国也跟着宣战的情况他,他必须冷静的面对这种险恶局面。让中英两国尽量不要干涉到美国的评判战争里去,影响这场战争的走向。

没错,在林肯的心目中,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平叛战争,只有打赢了南方佬,重新统一美利坚,他才有功夫回过头来去收拾中英两国。

因此,林肯一直没有对美国与英国宣战,反而派了全权特使去中英两国。软硬兼施,就是希望让与中英两国重新走向和平,就算不行,也要尽量拖住对方。让他们不要出兵干涉,或者就算出兵干涉,也要尽量的拖后。

虽然在国内,面对合众国的普通民众以及国会议员的时候。林肯高声疾呼,动不动就拿中国与英国的宣战说事儿,激起他们保家卫国的热情。但从心底里,林肯对这两个国家的联合是相当警惕的,尤其是对英国。

原因很简单,在林肯看来,中国人对美国宣战,最多就是影响美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另外就是占领加州那个边缘州,对美利坚合众国不伤根本,也无法对合众国目前的平叛战争产生多少威胁,因为太远了,而且中国似乎也没有太强大的远征舰队,投送能力不足,或者说,就算有,林肯也不觉得中国人会傻乎乎的派兵去来东边,干涉合众国的平叛战争。

相反,英国人就不同了,英国人的陆军么,虽然依旧很厉害,但林肯还没放在眼里,毕竟数量太少了。但是,英国人的海军可是让林肯眼皮直跳,也是最忌惮的地方。

大英帝国现在之所以敢说是日不落帝国,并且自称世界第一,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大英帝国有世界第一的海军!英国的舰队横行全世界,虽然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也想差不多了。

合众国与南方叛军现在交战正酣,以目前的军事态势来看,还是处在胶着的战略相持阶段,所以如果想早日拿下南方叛军,就必须封锁他们的海上交通线,让他们无法从外部获得物资支援。

要知道,原本南方诸州是没有力量跟合众国叫板的,毕竟他们要工业没工业,要人口没人口,根本就无法自己制造武器,所以他们的作战物资大都是从外部进口,或者是外国人的支援,而这个外国人,主要就是英国人。

开战之前,中国人还好,卖武器怎么也是偷偷摸摸,而且算是一视同仁,没有特别针对美国南方卖,美国北方的商人也可以用同样价格进口武器,但英国人就不同了,他们是**裸的支持南方的独立运动。

合众国此时虽然还没有单独的情报机构,但开战之后,林肯也十分注重情报收集,而负责情报工作的,就是林肯当总统时期的警卫营,阿伦.平克顿!

阿伦.平克顿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了,早在内战前的时候,他曾经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警察,后来他辞去公职,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私人侦探社——平克顿国立侦探所,干起了侦探的行当。

也正是因为这一举措,平克顿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甚至是世界第一个私家侦探,并被载入史册。

但实际上,平克顿的传奇,可不仅仅是世界第一个私家侦探,他还是美国情报机构的鼻祖。

说起来,阿伦.平克顿原本跟林肯不搭调,但在1861年,林肯宣誓就任总统期间,阿伦.平克顿曾经担任过总统自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一


状态提示:第二九四章 美国人的一厢情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