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四一四章 最需要的是加大移民力度

听到有那么多人要来北美洲拓荒垦殖,李永吉眉开眼笑:“形势还是很好的嘛,竟然有这么多人想来北美,而且没想到我们的远洋运输能力也相当不错,一次竟然能运来这么多人。

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幅度的移民输送力度,恐怕用不了一年,我们就可以让加州的移民数量突破三百万人大关了。”

“如果您看了文件就会知道,事情并不像您想的那么顺利。”苏荷摇摇头,“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能横跨太平洋的船舶,满打满算,能有一百艘就不错了,大多数船舶,都是一些渔船改造的,根本不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

一听这话,李永吉立刻就懂了:“你的意思是说,很多不具备远航能力的船,因为有利可图,也要跑太平洋?”

“是的。”苏荷点点头,“其实,就连三百条船这个数目,也是能统计出来的,真实的数字肯定要超过这个数目,一旦放出去,肯定会有大量的问题。再者说,这些人就算能平安到达好莱坞港与旧金山港,突然涌入的大量人口也会造成新的问题。总之,受限于我们的海洋输送能力跟加州地区对外来人口承受能力,首相大人希望我们能暂停垦殖贷款业务。”

“停止垦殖贷款业务?为什么要这样做?”李永吉皱眉,“垦殖贷款是为了穷人服务,停止了这项业务,就没多少穷人能过来了。”

“是这样没错。”苏荷道,“不过首相大人说得好,先不说低息垦殖贷款给银行带来了多大的金融压力,单说这个贷款本身,有太多漏洞可钻,真正能拿到这个贷款的,未必就是穷人。

而且。就算穷人能拿到贷款,漂洋过海的赶过来,他们中也很少肯安心种地五年,然后继续种地当农民。

实际上,根据沈大人的说明,就因为我们给的移民政策太好,已经有大量财团开始在国内招募穷人,在出走之前就签好协议,要那些人拿到土地后,就自动转让土地给那些支持他们的人。

换言之。大多数的穷人并不想长久耕种,他们更想赚快钱,也就是利用到手的规划土地转手卖掉,赚取中间费,到头来,大量的土地还是被集中在少量有钱人的手中。

再加上,我们的土地税收是根据土地收成按比例收取,而不是收取固定税,这样一来。很多囤积了土地的人就不会急着开放屯垦,而是就让地皮荒着,以期待土地涨价之后再卖掉。

总之,首相大人认为。您的土地政策跟移民政策不适合国人,如果强行推广下去,肯定会坏事儿,所以请求您暂停垦殖贷款业务;另外。无偿拨付的土地规模也不要五百亩那么多,那会让国人疯狂的,一百亩就很不错了。这已经足够吸引果然外出移民了;当然,登记费也要提高,至少三十华元,否则的话,事情真的就要失控了。”

“真的必须这样么?”李永吉皱眉,“可如果都杜绝掉,我们的移民速度就会受影响的。”

“我们可以慢慢来。”苏荷道,“实际上,就算我们不那么急功近利,以我们的人口基数跟运输能力,也远超美国。再加上我们已经合法的拥有了北美洲西部的领土,只要按部就班,一切都不会是问题。

相反,如果我们急功近利,就会出现太多问题,如果一起爆发,将来这些内部问题将会比外部问题还要严重。”

听到苏荷这么说,李永吉摇摇头,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从这些内容看得出,中国人对财富的追求同样相当巨大,而且中国人似乎对背井离乡去海外拓展也不是那么排斥,至少看起来比这个时期的美国人要强的多。

想一下,当初林肯制定《宅地法》,规定只需要10美元就可以无偿获得西部160英亩,折合971亩,近千亩土地了,可就是这样,历史上从1862年宅地法颁布之日起,一直到1900年,连续近四十年时间,也不过是让六十万家庭受益,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五百万人,这种移民力度并不算强。

可是现在看看中国国内,移民条件明明不如美国的《宅地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报名者就突破百万,而且后续申请移民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强,甚至很多人不惜偷渡。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人并不惧怕冒险,也不惧怕背井离乡,关键是能否给他们一个机会,能否给他们一个获得财富与土地的机会!

只要国家给了那些中国人一个机会,那么不管是富人也好,穷人也罢,他们都会一窝蜂的扑过去,用强大的人口基数跟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吞噬掉一切他们能占领的土地,并迅速的成为这批土地上的主人。

是的,中国人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对土地的狂热追求,是渗透到骨子里的,要么就不要给他们机会占有土地,一旦给了他们机会,别人就再也夺不走了。

相比而言,美国人虽然可能更爱冒险,但他们对土地的追求并不那么狂热,比起土地,他们更爱的是黄金。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时候,中国人并不是对外来的土地不感冒,实在是由于闭关锁国,让他们的眼光闭塞了,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再加上以前的中国根本没有对外殖民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在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上不断的耕耘,直到因为人多地少而爆发冲突,进而用暴乱的方式,推到旧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换言之,中国历史上之所以经历那么多改朝换代,从根源上看,还是土地闹的。

<

状态提示:第四一四章 最需要的是加大移民力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