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四二四章 试一试也好

收到杰克逊的命令后,斯图亚特虽然相当郁闷,但还是果断的带兵撤退了。

也难怪斯图亚特郁闷,因为这次进兵就结果来看,似乎除了给布莱登斯堡的墙皮造成了轻微的破坏外,别的也没什么太大成果,这自然让立功心切的斯图亚特相当不满。

本来斯图亚特还指望后方给予支持,自己能够在援军的配合下拿下这个布莱登斯堡,但就现在来看,似乎杰克逊老大根本无意继续攻击华盛顿,所以他只能是饮恨收兵。

司徒亚特这一撤兵,也就彻底失去了拿下华盛顿的机会,因为就像杰克逊预料的那样,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南方的波托马克军团就利用火车,向华盛顿运送了五万人,这样一来,华盛顿就有超过十万的守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已经彻底弥补了。

本来杰克逊还想勾引费城守军过来巴尔的摩,好在巴尔的摩打一个伏击战,但不知道是对方太过聪明,还是并不在乎华盛顿的安危,费城守军并没有匆忙出城,去进攻巴尔的摩,这也让杰克逊之前的布置完全失去了作用。

于是乎,杰克逊忽然发现,尽管他们拿下了巴尔的摩,但似乎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因为尽管表面看,联盟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想打哪儿就打哪儿,但联盟军兵力不足却是个硬伤。

要知道,由于联盟国人口基数少,动员能力差,打到现在,联盟军满打满算不过一百万人左右,其中光在西部战场就有近三十万人,弗雷德里克斯堡处,也就是罗伯特防线处又放置了二十万人,再加上首都里士满以及其他重要地方的部队。也有差不多二十万,所以这么算起来,巴尔的摩的三十万部队,已经是联盟军费尽心思抽调出来的一支主力军队,再想要援军的话,那是基本没戏。

可是再看看联邦军,现在光弗雷德里克斯堡就有四十多万部队,华盛顿方向有十几万部队,费城方向有三十多万部队,再加上其他的方面军以及动员部队。兵力总数超过了一百六十万人,且动员行动正在进行中,总兵力还在持续增加!

也就是说,拿下巴尔的摩的杰克逊所部,虽然有三十万部队,并且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无论要进攻哪个地方,都不能轻易得手,反倒是联邦军。兵力雄厚,且基本完成了兵力集结,要想用速攻的方式撼动联邦军,至少目前来看。依旧是不现实的,因为联邦军耗的起。

让联盟军更加苦恼的是,联盟国因为工业能力不足,打到现在。军事物资其实全靠中英法三国支援,可这三国的所谓物资支援,并不是无偿的。而是要拿真金白银以及农产品去换的,可战争打到现在,联盟国已经几乎耗干了国库储备,已经无力继续用黄金白银去购买军械物资了。

农产品也一样,由于战争,大量劳动力入伍参军,导致各地农场的农产品产量大跌,成本却不断上涨,这样一来,也就无法继续维持原来的低价出口政策,因为那是赔本生意,所以慢慢的,联盟国的紧俏农产品出口也越来越少,需要的进口物资却越来越多,一直保持一种高额的入超。

简单点说,那就是战争打到现在,联盟国的财政已经到了破产边缘,打下巴尔的摩,已经是近期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了,再要搞大型军事行动,真的是无能为力,因为联盟国没钱了。

或需要说,联盟国其实也没经历多少失败,战争态势一直呈现比较好的状况,且之前也没经历太大的战役,为啥这么快就没钱了?

要知道,现在可仅仅是1864年的上半年,按照另外一个时空的历史,联盟军最高峰曾经达到150万人,而且一直跟北方军打到1865年,整整打了五年,那个时候也没见财政崩溃,为啥现在才四年不到,且有中英法三国的支援,就这么快财政枯竭了呢?

答案就是,中国插手了!

前面说过,联盟军在开战前期的时候,就曾经向中国采购了大量军械物资,比如华1系列的火枪跟火炮。

这些武器,虽然中国的生产成本很低,但卖给联盟军的价格却不低,当然了,按照这时期的眼光看,中国卖给联盟军的武器装备,还是属于性价比很高的好货色,毕竟不管是仿夏普斯步枪的华1型步枪,还是仿12磅拿破仑炮的华2型火炮,都是钢制品,能有那么便宜的价格,他们是赚了。

但问题是,戴维斯政府一开始过于乐观,盲目的向中国购买了大量军火,甚至不惜用关税以及农产品当抵押,向中国贷款买武器,最终导致了联盟军的武器性能总体超过了联邦军。

别的不说,截止到1864年5月份,联盟国陆陆续续向中国采购了超过五十万支华1式步枪,二十万支华2性步枪,八百门华1式火炮,两百门华2式火炮,相关弹药更是不可计数。

以最便宜的华1式步枪为例,联盟国的进口价就要25华元一支,折合50美元一支,这样算,光五十万支华1型步枪,就要耗费掉联盟国2500万美元!

现在的时代跟21世纪不同,美元华元的购买力是相当大的,2500万美元,对联盟国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数额了。

要知道,联盟国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经济实力跟工业强大的北方联邦政府是没法比的,而奴隶制农场经济,对长期战争的抵抗性是相当脆弱的,一开始的一两年还好,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大萧条的局面。

这是因为农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战争则抽取了农场里的


状态提示:第四二四章 试一试也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