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四六二章 美国洋鬼子有啥好羡慕的
听,摆出一副爱咋咋地的姿态。

在当时,由于中华远征军的部队牢牢的控制住了孟菲斯、维克斯堡跟新奥尔良这三座城市,加上特混舰队也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可以说三点一线都被掌控在中华远征军手中,虽然是外来者,但由于武力强大,却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派。

反观南方联盟军呢,之前被北方军南北两路一通狠揍。不但北方失去了大量军队跟领土,南方新奥尔良一带也被北方军的海军跟陆战队占领,就只剩下维克斯堡苟延残喘,但就连那个重要的枢纽。也在摇摇欲坠。

可以这么说,在中华远征军出兵干涉之前,联盟军在整个密西西比河一带就已经是实力大损,不说名存实亡,但也差不了多少。

虽说后来中华远征军强势出击。拿下新奥尔良,在维克斯堡击败格兰特军团主力,拯救了仅剩的密西西比河军团(当时的司令官是驻扎在维克斯堡的彭伯顿将军),但那时候的密西西比河军团早就被北方军蹂躏的不行,就剩下一个骨架,连守住维克斯堡都嫌困难,根本无法跟远征军对抗。

按理说,联盟军的西部战区虽然在跟北方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已经伤了元气,但毕竟是本地人。只要缓一口气,还是很容易就能恢复的。

但问题是,要想恢复西部战区原先的规模气象,要么就地招募新兵,要么就要从里士满派兵,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时的情况,里士满所处的东部战区正面临北方军的严重威胁,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虽然屡有胜果,但总体来说还是呈现出一种防守的态势。

换言之,当时的里士满政府还嫌弃首都附近的兵力不足呢。哪有余力派兵去西部?

所以说,就地招兵就是恢复西部战区实力的唯一办法。

可就地招兵要钱,更要武器,在这方面联盟政府都无能为力。只能靠当地自己解决,可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重镇,还在南方控制区的就只有新奥尔良、孟菲斯这仅有的几个城市还有些油水,但偏偏这些城市都被中华远征军给控制了。

虽然说当时中华远征军的总兵力也不多,但人家战斗力强啊,一个连就能灭你一个团。再加上中华远征军还有一个无敌的特混舰队,能借助密西西比河快速行进,再加上他们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无线电通信能力,所以哪怕兵力少,借助强大的战斗力以及优秀的输送跟通信能力,控制这些地方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中华远征军过于强势,联盟政府又没钱,加上当时还有共同的强大敌人北方军,所以联盟政府暂时容忍了中华远征军的所作所为,默认了他们控制那几个城市,只是通过不断渗透的方式,以求以后再算账。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此后中华远征军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似乎根本没有所谓后勤压力,继续不断出击扩大底盘不说,还不断从大后方源源不断的送来新的中国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城市的行政管辖权公然拍卖,名义上是谁都可以,实际上就是把重要地方的行政管辖权全卖给了中国人,只有一些经济不发达,或者不好控制的地方交给他们。

这种情况,就大大触动了联盟政府的神经,毕竟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大有长期赖着不走的架势,摆明了就是要学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要把那几个城市当印度来对待了。

不过呢,虽然很愤怒,但戴维斯总统也是老牌政治家了,知道大局为重,所以在北方军的威胁没消除之前,还是忍了下来,对中国人的这些动作除了发表了一些强烈谴责之类的口头抗议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实际动作。

但是,虽然表面没有实际动作,私下里,他们却加强了与控制了杰克逊城的彭伯顿联系起来。

彭伯顿以前是密西西比河军团的军团长,曾经在维克斯堡驻扎,因为不停约翰斯顿的命令,不放弃维克斯堡,结果被格兰特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加以围困。

如果不是中华远征军来的及时,困守孤城的彭伯顿以及他的密西西比河军团早就投降了,可以说是中华远征军的及时援手,拯救了彭伯顿的名声,让他从一个面临失败的蠢货,变成了一个临危不惧的英雄,反倒是决断英明的约瑟夫.约翰斯顿,在当时成了替罪羊,也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但是,彭伯顿将军在维克斯堡战役之后,对戴维斯的意见却很大。毕竟严格来说,坚决守卫维克斯堡的命令是戴维斯下的,是戴维斯不想放弃维克斯堡这个重要的战略枢纽,瞒过当时的西部战区总司令约瑟夫.约翰斯顿给彭伯顿将军下了命令。并且给他很多许诺,这才让彭伯顿动了下,一门心思守卫维克斯堡,而没有听从约瑟夫.约翰斯顿的命令,放弃维克斯堡。主动前去杰克逊城与约瑟夫汇合。

也就是说,彭伯顿虽然因为决策失误而差点完蛋,在约翰斯顿的口中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但他能做到军团长这个地步,又怎么可能真的蠢?

因此,彭伯顿在当时不是不知道放弃维克斯堡,主动与约瑟夫.约翰斯顿合兵一处的好处,只不过因为总统戴维斯的命令,加上他过于信任己方的防守,看轻了格兰特。认为对方是孤军深入,不可能真的达到各个击破的目标,这才没听约瑟夫.约翰斯顿的话。

但事实却是他被围困了,而且被格兰特折磨的不轻,有好几次都想放弃,直接下令投降,多亏最后关头中国人来了,才让他保住了自己


状态提示:第四六二章 美国洋鬼子有啥好羡慕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