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驻扎在新奥尔良的中国人那么一逼迫,本来就有些摇摆不定的戴维斯终于顺势下了个台阶,立刻在国会上跟人召开了一次听证会,专门商讨与北方军的停战的事情。
很明显,对于这个讨论内容,国会议员们跟过去一样,很多人都是各抒己见,很难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以前的时候,戴维斯总是很头疼这种局面,比较国会开会的时候大家不但言辞激烈,甚至有时候还挥拳斗殴,毫无一点绅士风度,所以他总是避免跟国会的人打交道,总是通过私下收买国会议员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少在私下沟通之前直接召开国会。
可是今天不同,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刺激,戴维斯忽然想再看一看这些人的嘴脸,以此来出一口气,从而告诉自己,联盟走到今天这个局面,不是自己太差劲,而是身边跟着一群无能却有权的猪队友!
实际上,很早之前的时候,大家就对是否继续打下去就持不同意见,一部分人希望早日停战,但还有一部分人则不同意,觉得应该一鼓作气打过去,彻底击败北方军,重新统一美利坚。
换言之,在对北方人的态度方面,联盟国自建立起,国会方面就一直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总是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这也导致联盟国政府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一个详细的战争规划,很多时候都是变来变去,没有一个定性。
比如在开战之初,联盟军对联邦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占据优势的时候,联盟政府方面的主战派就开始占了优势,于是扩大战争的呼声很高,这也让战争之初时期的联盟军更加大胆,频频主动挑衅北方军。
然而,当北方军开始缓过劲来,并且凭着庞大的实力反过来压着联盟军打之后。联盟政府的主和派又占据了上风,希望联盟军赶紧回来防守,不指望打败北方政府,只希望让北方政府同意己方的独立。大家继续和平共处,你玩你的废奴制,我干我的农奴制。
可以这么说,这种忽然从激进变保守的政策,也是导致前线联盟军从主动变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正是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时期。南方军经过一系列英勇作战,通过以逸待劳的方阵,击败了劳师远征的北方军。而在那场战役之后,轻敌的北方军刚刚经历重大失败,又没有大规模的进行动员,华盛顿方面的兵力十分空虚,正是趁势反击的时候。
可以说,当时如果联盟军趁势发起进攻,那么因为因为东部战区地域狭小,大胜的联盟军很有可能直接打破华盛顿。取得更大的胜利果实,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改变战争进程。
然而,杰佛逊.戴维斯总统却在己方大胜的时候制止了己方主动进攻的意图,没有批准联盟军的追击行动,导致让北方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并迅速恢复了实力。
第一次奔牛河之战过后,很多人都说是戴维斯昏庸无能,错失了战机,没有主动追击敌人扩大战果,但其实戴维斯自己却有苦自己知。
没错。当时的戴维斯本人的确有些犹豫,但出于对前线官兵的信任,尤其是当时戴维斯刚当上总统不久,其实是很赞成追击行动的。
最典型的例子。当获得联盟军大胜之后,戴维斯立刻乘坐火车,从里士满专程赶去这次战役的关键之处——哈瑞高地,还与士兵们一起欢呼庆祝。
然而,当时的联盟军内部意见相当不同意,托马斯.杰克逊等人主张立刻实行大纵深的追击。不给对方喘息之机,而另外一名重要将领皮埃尔.古斯塔夫.图坦特.德.博雷加德却不认可,认为联盟军也是疲惫不堪,尤其是缺乏火炮等重火力,主张立刻进行休整,不赞同立刻追击。
按照博雷加德将军的话说,联邦军虽然败退,但主力犹存,如果轻易深入,很容易陷入对方的包围,有可能从胜利变成失败,是相当冒险的策略。
在当时,杰佛逊.戴维斯总统其实是倾向于托马斯.杰克逊的意见的,为此他还跟博雷加德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闹的很不愉快。
然而,正如博雷加德所说,联盟军是一支近代部队,不是冷兵器的部队,要想发起进攻,必须得到充足的补给,最起码要把弹药给补充齐全,顺便也要让士兵带足干粮,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
而杰克逊等人也有这个意思,那就是希望戴维斯总统能够立刻拨一部分款,先把钱给发足,然后再顺势出击,否则下面的人不好交代。
戴维斯当时答应的很痛快,毕竟是大胜利,可当他回到里士满,准备为前线筹款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会不同意这次战争拨款,而谁都知道,国会是联盟国的真正老大,尤其是拨款方面,国会不同意,戴维斯总统也没辙。
不但如此,国会方面除了不给钱外,还对戴维斯总统的命令提出了质疑,不赞同立刻追击,认为那太冒险了,而且会彻底激怒北方政府,断绝了谈判渠道,因此希望见好就收,并趁此胜利跟北方政府展开谈判,让北方政府承认联盟国的独立地位,今后大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用再打打杀杀。
简单来说,就是那群国会议员害怕了,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因为他们发现继续打下去的话,危险不说,而且太能花钱了,这都不符合他们这群人的利益。
所以说,这群国会议员才改了风向,从原料的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希望跟北方的联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