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第十二章 名长意短
以及南方的各路反王,都想招降罗艺。罗艺百般思虑形势后,看准了李渊必成大业,决心降唐。于是幽州归了大唐,高丽与唐朝的边境线才算打通了。李渊封罗艺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为唐帝国立下不少战功。

幽州并入大唐版图,高丽和大唐之间的道路就畅通了,荣留王高建武知道了这个消息,大为欢喜,第二年就迫不及待的遣使来大唐朝拜,可见其急于与中原王朝修好的心情。对高丽来使,李渊也是礼遇有加,但他对高建武提了个要求,要考察考察高建武与唐帝国修好的诚意。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大量隋军士兵沦为战俘,滞留在高丽国内。李渊发给高丽王一封信函,让他遣返流落在高丽各地的所有隋人。高建武接受诏令,立刻实实在在的把大唐皇帝交代的这项任务落实下去,大力搜寻民间的隋军俘虏,竟然搜寻了上万人,把他们一一点名造册,再交给有关官吏统一管理。最后以非常周到的宾客之礼护送他们回国,虽然这还远不是隋军战俘的全部,但也已经是个非常浩大繁琐的工作。这事办的周全漂亮,李渊很满意,从此对高丽国,特别是高建武另眼相看,唐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大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二月,李渊一口气封了三个王。册封高丽王的高建武为辽东郡王;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册封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并以宗主国的身份,要求三个国家和平相处。李渊还派道士带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高丽,给他们讲道家经典《老子》。高建武非常高兴,带领国民一起听讲,每日都有几千人。此时是唐高关系的蜜月期,唐帝国的文化输出,比隋大军的军事进攻,显然更有力量,更得民心。

李渊为人宽厚,性格也很质朴厚道。在隋为臣时,杨广看到李渊的满脸皱纹,憨憨厚厚的样子,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不爱听这个外号,气呼呼的回了家,闷闷不乐。妻子窦氏问清原因,为给丈夫宽心,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爵位是唐国公,阿婆是一堂之主,寓意你是要当唐主了!

看到高丽对大唐这么友善尊敬,宅心仁厚的李渊对大臣们说:名实之间应该相符。以前高丽虽然表面称臣于隋朝,但最终还是抗拒隋炀帝,哪里称得上是臣子呢?我的目的在于使天下各国百姓安居乐业,何必一定要让他们对我称臣?意思是要和高丽平等相交,不再把高丽当成藩属。这下大唐的大臣们都着急了,尤其以裴矩为首,这才引来开篇裴矩对皇帝的劝谏:高丽不可以不称对大唐臣啊!中国与夷狄,就好像太阳之与众星,不能够降尊平等待之。跟高丽变成平等国家,如果开了这个头,四方夷狄一定全都会轻视我大汉民族了!裴矩的口才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李渊觉得裴矩的看法很有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自己那个良善单纯的念头,但还是一直坚持要求半岛三国和平相处。

李渊如果要求别的三国还都能给面子,但要求和平的想法纯属一厢情愿。高丽、新罗、百济三国虽然都乐意跟大唐帝国示好,但他们三个互相之间的恩怨纠葛,那真是一言难尽。

常有人用朝鲜三国和中国的汉末三国相提并论。差别在于:汉末三国永远是两个阵营,要么吴蜀结盟,与魏晋为敌;要么吴魏和好,与蜀汉为敌。半岛三国情况就复杂的多,有时候还加上日本变成四国演义,数百年恩怨仇雠,时敌时友,时盟时叛,演出了一出历时数百年,精彩纷呈又无比惨烈的大乱斗。

自从大武神王高无恤与东汉争锋不利,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之后,半岛上一直就是高丽一国独霸,新罗、百济两国常年挨欺负,不是挨打失地,就是纳贡称臣。但东汉末年中国势力的进入,让三国之间的天平开始失去的平衡。

曹魏大将毌(音冠)丘俭给了高丽第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元244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音图)讨伐高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高郊彘。郊彘,就是野猪。可惜这位高丽王只是名字凶猛,打仗却外行,号称有二万人的高丽军被魏军消灭了一万八千,首都丸都山城也被攻破。

公元245年,毌丘俭再征高丽,又一次大败高郊彘,高丽几遭灭顶之灾。以后四十余年,高丽都不敢再向辽东进犯,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毌丘俭是曹魏后期最为忠诚勇猛的将领之一,曾击退过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毌丘俭感念先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了最后的殊死一搏,可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东川王败于这位一代名将手下,也不算冤。

毌丘俭死后,著名的术士管辂路过毌丘俭之墓,靠着树悲叹不已,情绪哀伤。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管辂说:林木虽然繁茂,但不会长久;墓碑虽然精美,但没有后代看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鸣,四种危害已经具备,按理当是家族必亡无疑。不过两年,就会应验。后来毌丘俭果然被灭了三族。

96年后,前燕皇帝慕容皝(音晃)给了高丽第二次沉重打击。公元341年,慕容皝率领四万精兵强将,自南陕而入征讨高丽,与高丽王高钊在木底交战,大败高丽军,乘胜又一次攻陷丸都城,高钊只身逃走。

慕容皝号称文明王,非常喜爱文籍,勤于教学,学生多达达一千余人。他亲自撰写《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名长意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