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乱明>第六百九十七章 华夏大智慧 终章

多尔衮、阿济格无处可休整、补充粮草,只得拼死穿过两个重骑兵军的防线,冲出了包围圈。

至于多铎,则成了数个军团的大餐,全军覆没,多铎殒命于阵中。

张凤仪、周世亮得知多铎覆灭、多尔衮逃跑后,遂放弃了紧咬的战术,停下脚步休整。济尔哈朗、豪格方甩脱武卫军团和虎卫军团,往沈阳方向撤退。

多尔衮、阿济格聚敛多年,不仅失去了最为亲密的兄弟,还将手头的筹码挥霍一空,再也无力与济尔哈朗、豪格对抗。

济尔哈朗提出,放弃沈阳,往铁岭方向撤退。

满清贵族哪里舍得放弃沈阳这块花花世界,皆犹豫不决。

济尔哈朗厉声斥责道:“打又打不过,退又不想退,难道想留在沈阳被包饺子?”

济尔哈朗说的是实情,论单兵,汉人当然打不过巴鲁图,但是那帮汉人从来就是派出无数的兵丁,损失了就迅速补上,几乎拥有无穷的兵力。

如此有利的条件,再加上严密的组织、犀利的武器、敢于效死的将士,那就是天下无敌!

而且,沈阳怎么看都不再是花花世界:城外,包衣、矿工叛乱,正在沈阳四周盘踞;城内,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谁也无法保证兵临城下时不会出现内应!

满清贵族们尚未丧失祖先的英武,听从了济尔哈朗的建议,离开沈阳往北撤退。

田楚云大军最终在沈阳会师,紧接着将沈阳以南全部控制在手中。

得知沈阳光复后,林纯鸿大喜,立即命令解除洪承畴河间府知府的职务,转任辽东总督。

离京之前,林纯鸿吩咐洪承畴,当前首要之事就是尽快恢复南芬铁矿的正常生产秩序,妥善安置辽民。另外,林纯鸿还向洪承畴推荐了几名老农模样的专业人士,说这几名老农擅长在辽东种植水稻,令洪承畴大力推广水稻种植。

洪承畴初听之下,只觉得匪夷所思,带着疑惑赶往沈阳赴任。

一路上,洪承畴与老农交谈一番,方才得知,早在七八年之前,林纯鸿就曾下令培植耐寒水稻品种。三年以前,耐寒水稻培植成功,产量远远超过小麦、粟等作物。

洪承畴叹服不已,顺带着,对治辽充满了信心。

鉴于重镇沈阳已控制在手,枢密院令雄威军团返回福建、江西以南地区驻扎,龙虎军团前往登州、莱州驻扎。

至于武卫军团,则返回原驻地东胜,继续履行威慑草原的职责。

虎卫军团则返回宣大一线,负责大同、宣府一带的防务。

骠骑军团回镇西安,龙武军团再次前往嘉峪关,与神刃军一道经营西域。

与此同时,枢密院花费极大的代价,在天武、靖国、神策、蓟辽军?辽军团内各配备一个重骑兵军,然后,协同虎啸军团及金吾军团,轮流上阵,不停地北上与满清鞑子厮杀。

一次次厮杀中,锤炼出了一支支精兵,天武、靖国、神策、蓟辽彻底变了模样,其精锐程度丝毫不亚于骠骑军团。

此后数年之内,复辽行营先后五次大举用兵,不停地将满清鞑子往北边的山林驱赶,一直将满清鞑子打得不成文法,重新成为渔猎民族为止。

满清朝廷兴起数十年后,最终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几千年历史中,这样的民族举不胜举,非仅此一例。

而且,自从辽东大规模推广玉米、土豆、大豆及水稻种植后,粮食产量呼呼地往上冒。肥沃的土地吸引了无数的汉人、满人及蒙古人至黑土地上耕种,短短不到十年之内,辽东的人口居然超过三百万。

顺应形势,林纯鸿在辽东设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彻底将黑土地纳入了统治序列中。

当骠骑军团返回西北后,龙武军团及神刃军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随着中原地方改制完成,弓兵及地方驻守部队成型,宣武军团也加入了经营的行列。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蒙古、叶尔羌汗国先后臣服于大明。

农耕民族对适合耕种的土地有着别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再加上大明核心区域人口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极为突出,无数的农民走出故乡,将目光投向了辽阔的西域及东北。

在西域,尤其在天山以北,并不缺乏水源,只是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

勤劳的大明人如潮水一般涌入这块地方,经商、种植、放牧。数十年内,汉人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蒙古人及其他一些民族。百余年之后,西域犹如云南一般,已经彻底汉化,几乎所有人已经忘记,这块地在百年之前尚不属于大明。

当大明势力拓展至巴尔喀什一带时,与沙俄爆发了猛烈冲突。同时,在东北的雅克萨、尼布楚一带,大明与沙俄也爆发了猛烈冲突。

东北地区,窦石温率领神策军团围困雅克萨、尼布楚长达半年之久,最终逼降沙俄军队,将沙俄势力逐出了黑龙江及滨海地区。

紧接着,窦石温一步步将沙俄势力往西驱赶,直至将沙俄彻底逐出蒙古人传统势力范围以外为止。

至于西北地区,大明与沙俄围绕着哈萨克汗国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明争暗斗。

当大明军队在东北、西北战得不亦乐乎时,林纯鸿又派兵进入青海,整个藏区臣服于大明。与此同时,东洋舰队远征墨西哥,与西班牙舰队展开了大战,西洋舰队远征东非,力图将葡萄牙、荷兰、英国势力逐出西洋……

这一切,让孙传庭、陈奇瑜、黄宗羲等等一帮人胆颤心惊。他们联


状态提示:第六百九十七章 华夏大智慧 终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