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元春,当初老爷子没了,府里难免忙乱,照看王夫人的下人怕老爷子一走,府里就得分家,她们也想找个好去处,这才在看护时松了几分。
王夫人听闻儿子冲喜娶了大房的下属之妹,又是个武将世家的,心里只怕这是顾妩使坏,又气又急,她这病又是不能激动的,这么多算计的一个人,一口气没上来,居然就这么没了,等下人们发现,她身子都硬了。
可怜元春守完爷孝守母孝,明明都要相看了,可硬生生就这么耽搁了,她自己倒是不急,可贾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嫁女高嫁,元春是贤孝出名的,又是在国公夫人和明.慧公主跟前亲自教养的,因此她虽年龄听着大些,可刚一出孝,就已经有好几家人来探口风了。
顾妩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心烦,在她看来,这给闺女找婆家比给儿子找媳妇更麻烦。
娶媳妇只要姑娘品行各方面都不错,又门当户对就行,可这嫁闺女不同,不仅得考察男方的人品,他家的风气、婆母是不是严苛、有没有难缠的小姑子、身边是不是有青梅竹马或心心相印的丫头、府里是不是有投奔的表小姐……
甚至连家里环境复不复杂都要考察进去。
没办法,娶媳娶一人,嫁女嫁一家,任何因素都有可能让元春过不好。
所以不同于给贾珠找媳妇时各个都觉得不错,这些时日挑来挑去,贾母觉得哪一家都有他的毛病,一张纸的名单划来划去,基本上就没人了。
等划光了她又舍不得,就又让人誊一份再划,顾妩看着她实在不成样子,就干脆把元春也叫了来,让她自己跟着看。
反正日子也是她自己要过的,元春又是个兰心慧质的姑娘,自然晓得自己想要什么。
而且以自己的了解,她是那种到哪里都能过的不错的人,况且有她学的诸多东西,只要府里不倒,就是她跟前世一样进了宫,也能活的滋滋润润的。
元春见大伯母叫了她来,听明原委后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跟贾母一起挑选了起来。
顾妩见她们研究的认真,就让人把她查的东西都交了出去,让她们综合着看。
贾母早在给贾珠寻婚事时就见过大儿媳的能力,也知道她能在宫里都混的如鱼得水的,肯定自有她的门路,因此只从善如流的收下了,也不多言。
元春却被这般详细的东西吓了一跳,只她为人聪慧,又颇有几个手帕交,也听过她们相看时的流程,这么一对比,自然就知道这份东西多难得,也明白大伯母这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便默默心领了她的好意。
这边祖孙两在仔细相看。
那边顾妩却忙着旁人把清竹院打扫出来待客,因为林如海夫妇要回京了——经过他三年的斗智斗勇,江南盐课一肃而清,皇帝龙心大悦,在收了一大批盐税入库的同时总算想起了林如海的功绩。
盐政何其重要,林如海能在任上待这许多时间也够了,他又有心再派个心腹去,免得养大了这位心腹的心,说来也巧,正逢户部尚书乞骸骨,皇帝一寻思,这人挣钱理账倒是一把好手,于是一纸圣旨,便擢升林如海为户部尚书。
算一算林家接了旨意也快一个多月了,按着路程,怕是这几日怕就要进京了。
按理说林府在京里也有宅子,来了应该去那里才是,可谁让自己有“人质”在手呢?
这几年里,这两口子想闺女想的不得了,这次好不容易回来,怕是要陪着黛玉在府里住些日子,等他们的宅子收拾的差不多了,手续办好了,才会搬回去,现在免不了收拾收拾,免得人进了府,还没住的地方。
什么?你说林绪之,他出了孝,皇帝为了安抚,早早的叫进宫去了,怕没几日就要回营报道去了,连贾政也逃不过这个套路。
谁让自己有用呢?
她刚旁人收拾完回了院子,就听裹衣说几个小的在外面求见。
顾妩一听忙让她们进来,等她们一来就说明了来意,原来黛玉得知父母进京,便想去码头等着接,迎春她们一听也挺稀罕,就闹着一起去。
眼看着这帮小丫头眼巴巴的瞅着,顾妩逗了一会还是同意了,反正有侍卫们跟着,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况且她要担心也是担心哪个要不长眼了,撞到她们手里被打出个好歹。
不过……这宝玉是怎么回事?怎么每次女孩子们有什么活动他都跟着,要不是他长相并不女气,她都以为王夫人当初真生了个闺女呢!
也难为他身在外院,也能这么快大听到女孩们的动态,一次不落的参合进来。
大概因为没了贾母跟王夫人的溺爱,这小子虽然不爱读正经书,但课业好歹也没放下,且琴棋书画、诗书对子……他是无一不通,还颇有灵气。
贾政见他实在不爱仕途经济,二房又有贾珠在前边顶着,虽不爱见他这幅不求上进的样,但也一副眼不见心不烦的作态,没想到他自己倒挺争气,虽没能入了顾老爷子的眼,但给自己找的也是当世有名的书画大家。
外头提起贾府这位四爷也是赞誉有加,被夸的多了,也就默认了,还时不时板着脸让儿子藏他求幅他师傅的字或画来。
而这群姐妹里,于读书上,黛玉、宝钗、英莲是最有天分的,只宝钗与元春一样,相比于诗词歌赋,她更爱经济学问与算学。
因着宝玉于诗书上的灵气,他倒也常与英莲、黛玉几个一起论诗,在起的诗社里也自成一派,宝玉又是个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