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审计通常要做两年或两年一期的,由于这次选的基准日是1231,一期就可以省掉了,审两年就可以了。相应的,理账公司也要理过去两年的账。
理账公司已经搞了快一个月了,客户和券商都在催促进度,理账公司在电话里说理的差不多了,小堆过去之后才发现,完全是忽悠人,还差十万八千里。
小堆是元旦前几天进场的,公司给小堆仅仅配了一个助理外加一个实习生,助理只有两年不到的审计经验。
一个经理加一个助理和一个实习生相当于两个半人,这么点兵力搞一个新三板项目,简直是开国际玩笑。事务所这几年底稿水平越来越次了,不是我们不想好好弄,实在是时间不够人手不够。
又过了十天,理账公司终于搞得差不多了,这期间他们又动了好几笔账,审计师拷了好几个版本的套账,都不知道哪个版本是对的,这下终于可以正式投入工作了。
留给小堆的时间只有十天,十天之内必须结束战斗,之后马上就是年审。
十天搞定一个新三板,兵力只有两个半人,天哪,这是把人往死里逼吗,真想找人打一架。
理账公司派出了三个姑娘,带队经理既是项目经理,又是她们公司的财务总监。她们干活一个多月,收费10万,团队提成30,平均每个人能分到一万,一般的员工在她们公司工作两年月薪都可以过万,而在瑞浩只有项目经理级别的收入才可以过万,哪怕是小堆,税后也不过6500,简直是天壤之别。
财务圈里的人都对审计师的工资好奇,每次谈到工资,小堆都不好意思的说不高,她们半信半疑,说你们一单新三板收30万呀?
理账公司做账水平还算可以,科目设置比较科学,框架搭的比较规范。但是她们最多也就能对照着银行流水把收入理个大概,很多业务无从查起,没法确认收入,收入有所遗漏很正常。
最头疼的是发函,按道理来说,审计准则没有规定回函率必须要达到百分之多少,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有同样的效力,不回函的可以采用替代程序(简称“替代”),但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由于近几年造假频发,监管层更倾向于外部证据,如果回函率不够高,恐怕连第一道关——瑞浩质控都过不了。
一般来说,广告需求者不会自己在媒体上发布广告,而是委托广告公司发布广告,因此广告神的客户大部分仍然是广告公司,但是也有一些大企业(诸如百度、腾讯、蓝色光标、乐视等)会越过广告公司直接在广告神的平台上发布广告。对于一个收入只有一千多万的小破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哪怕只有十几万的客户都算是大客户,但是对于大企业来讲,十几万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发函根本不鸟你,而且大企业动不动就喜欢走流程,等他们回函黄瓜菜都凉了。
本来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不过100多万,找几个大客户发函就够了,这下好,大客户指望不上,为了能让回函率达到一定的比例,需要找一把小客户发函,十几家小客户才抵得上一家大客户。由于大部分业务是业务员之间对接的,对方财务并不知情。按照权责发生制,只要这边把广告发布了,对方没有异议,这边就可以确认收入了,开不开发票跟收入确认没关系。但是对方财务却说,你没给我发票我就不欠你钱,业务员之间有什么业务跟我没关系,我只能盖不符。
其实不光收入要按权责发生制记账,费用也要按权责发生制记账,对方即使没有收到发票,也要先暂估一个费用出来,这样双方的往来就能对的上。但是跟他们解释权责发生制实在是太费劲了,除非先给他们上一堂课。
中国会计一千多万,水平参差不齐,什么时候会计能把权责发生制理解透,审计就能轻松一半。
发函不光有上述问题,发函前企业最好先自己理清余额构成,这样才好跟客户解释。比如应收甲公司期末余额2.5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上一笔业务总共收费3万,收回来2万还剩1万没收回来,另一部分是因为最后一笔业务刚做完还没收钱,金额1.5万。只有把期末余额构成在函证上列清楚,对方才好回函,问题是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台账,再加上催款不及时,新老业务员交接不清楚,很多余额都是从前几年滚下来的,财务根本不知道余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更搞笑的是预付账款函证,公司大部分预付账款都是预付的房租。由于公司办公室是租来的,大楼产权所有者是一家国企,牛的很,跑去函证人家根本不鸟你,口口声声说我们不欠你钱,尽管再三跟他们解释我们预付了两个月的房租,函证上的截止时点是1231,截止12月31日贵公司欠我们钱是从财务角度说的,对方就是不肯盖章。一开始双方达成妥协,审计师由函证金额改为函证合同条款,结果函证改好了对方仍然不给盖,直到最后都快打起来了才勉强给盖。
跟国企房东打交道真是不容易呀,小堆已经第二次碰到了,他们简直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