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一品萱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寒春多事

三月初,朝廷颁下旨意:直道修设势在必行,官民共进惠泽千秋。拟定以京都为中心,修建直道辐射四方:东北一路至青州沿海直达水军;西北一路至太原连着边关驻防;东南往江宁与杭州那路接成一条;西南那边儿多山岭险峻,暂且修至襄州。又在工部下属增设路政司总理直道修设,令各州府衙协理境内路段修治事宜。同时由隐王发下军令:各州府都统调配驻地厢军及各乡民兵全力修路。/p

旨意传到青州,青州知州刘秉承正想着大展拳脚做出一番功绩好升迁。可青州通判梁敏志不知真傻还是假愚,直接一道陈情折子递进大内,说自己与那刘知州实在是不懂直道之事,与其让两个门外汉搅和坏了一锅粥,不如早早请了个中贤能领头修路。这贤能他也一并举荐了,就是益都县令吕良文,把人小年轻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说他对这直道修治了如指掌。/p

梁通判这一番自贬捧贤,说的诚实恳切,帝君见了喜不自禁,当朝夸他: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实乃朱紫圣贤。更是朱笔一挥,青州路段就让那吕良文领头!/p

你说他自贬捧贤也就罢了,非要带上刘秉承,旨意到了青州,好险没把个刘知州气死!/p

人在家中坐,好事天上来。吕良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事儿怎么就成这样了呢?原本能促成修路,他已是知足。如今上头摆明了要白给他功绩更上一层。虽隐隐知道是谁在推波助澜,可如此机遇不牢牢抓住,他吕良文便是傻子。/p

如此,也是上书一封表决心,并呈上一篇未署名的《道路修治机要》,把那直道工程从修缮、维护到后期使用、治理办法,列举的清清楚楚。其中一条,涉及修路费用,《机要》中建议国库出资六成,余下四成允许商贾出资,按其出资占比可在直道货贸的路税中分红。/p

也就是说,往后直道建成,使用直道往来是需要缴纳路税的。支持修路投了钱,往后可都是有收益的。这可大大减轻了国库修路和道路养护的压力,喜得帝君一个劲儿的夸赞吕良文后生何畏。/p

于是,吕良文这一篇《道路修治机要》稍被删减,就成了修设直道的章程,由中央传达至各州府,要求各州境内路段修治按章办事。/p

一时间,青州各家投钱的嫌自己投少了,没投的再要投钱却是没了门路,那四成路股,早不知被谁买断了!/p

最后不知怎的,四条直道募集银两远远超过四成占比。这样可不行啊,国家必是要占大头的!如此便加大预算,把原本《机要》中被删减的朝中大员觉得没必要的条目又都添了回来,比如:人车分流、对向隔离、车辙设置木轨、道宽需得六丈开外等等。/p

自此,吕良文的名头朝野皆知。/p

与此同时,宋婕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书信,又是变戏法一般出现在她床头炕几上。且不管那寄信的和送信的有多么让她着恼,单信上的内容,便让她愁眉难解。/p

沈家通敌的案卷失窃了,且是在慕容衍拿到案卷以后被人摸走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那人暴怒情绪。难得一点线索,又是没了踪迹,任谁都会怒吧。/p

不过,宋婕倒是看得开些,本来去查沈家通案卷也是为了证实自己心中猜测,如今案卷失窃,恰好证明了自己摸对脉门。沈家的事就是突破口,只是不知能不能找回案卷…看着指尖信纸被灯火点燃化为灰烬,又拿了扫帚把那灰烬扒散才罢。/p

自己所想,那位定也是想到了,这信不回算了。/p

可她不回,慕容衍便隔三差五的来信相问。如此三趟,把个宋大姐惹毛了,直接写了三个字扔在桌上。/p

就这三个字也被人仔细换上乱字码送去京城隐王府。/p

慕容衍接着信,跟得了蜜糖一般兴冲冲的译了:不知道!/p

呵,这就恼了?他这查案查得焦头烂额的才恼呢!不过,得了回应总是高兴的,堂堂慕容衍二爷丢了手头要紧事不做,竟埋头苦思回起情话来。/p

情书到了鹰眼手里,才译两句便译不下去了。这东西真是她那冷面小叔写的吗?怎么能腻歪成这样!他娘的,老姐是密卫头头,整这些乌七八糟的,简直找事儿!直接一通训斥,把个情书打了回去。/p

可怜二爷辗转难眠等了两日,愣是等来一顿排揎,纵使气苦万分,也是不敢再写了那些送去。嘿…怎么偏偏是自个儿大嫂插在中间儿,倘若换做贵叔,怕是直接把人打包送来了。/p

三月金三儿也走了。给林家带来消息的是娇美姐妹。/p

“我们老祖宗和老太太听说三爷要出门闯荡,哭的是昏天黑地。嘿哟~那场面,哪里是一个乱字能说的!全家上下轮番过阵,都没把人劝下来。最后,还是我们小姐发了话,说‘别拦着他,就让他去,看他能闯出个什么名堂!’”娇娇立在四仙儿桌旁,叉腰点指学着金家大小姐的样子演给屋里众人看,那模样不说有多像,只看她高挑的眉眼和犀利的指头枪,便把林氏几个逗笑了。/p

姚颖儿捻着瓜子儿,偷瞄一眼宋婕,又看向娇娇:“你家三爷真就这么走啦?”/p

“可不是!初一那日,天没亮就走啦,除了铜板谁也没带。连我们小姐偷偷塞的银票都留在屋里…”/p

“就他们两人吗?”宋婕心中忧惧,急急的打断娇娇。/p

“是啊,吴伯本来把马车和行李都收拾好了,结果乐呵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寒春多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