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世子的崛起>两百四十三、世界如此巧合+苏州迷局
,一句话瞬间已经将他定罪,根本不给反驳余地。

孟知叶吓得全身颤抖,连忙跪地慌乱道:“陛下,老臣绝无此意,方才只是一时口快失言,李星洲是平南郡王,他是平南王,陛下恕罪,请陛下......”

“孟师当初是如何教朕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可是圣人之言呐,老师也忘了吗。”皇帝一副不忍的样子。

“这这这......”孟知叶彻底急了,可又找不出话来。

他平时都是满嘴圣贤之言,都说圣言无错,是治学治国之本,是他一辈子再说的东西,如今陛下一句圣人之言堵他,他如何反驳?

孟知叶连忙回头看向众多大臣,他们居然都看着房梁,无一人开口为他求情。他心急如焚,万万没想到情急之下一语之谬,短短瞬间居然将他逼至此境地!

“按我景朝礼律,抗旨不从者株连九族,不过孟师即为帝师,自然不能一概而论,诸卿有何话说。”皇帝道,说着他重重的看了站在第二批的工部判部事毛鸾一眼。

孟知叶心里又有些许希望,也顾不得清高,连忙用恳求的眼神看向后方众人。

工部判部事毛鸾站出来,“陛下德高恩重,不忍见恩师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群臣楷模。”

“对对对。”

“陛下英明......”

“毛大人言之有理!”

“.......”

众臣附和,孟知叶脸色也好了不少,紧紧盯着毛鸾。

毛鸾手执玉笏,接着说:“不过国法也是社稷之本,不能轻废,否则如何服众,如何治天下?依我看陛下可以开赦孟大人株连之罪,要问罪也就问孟大人一人便可。这样既不愧师徒之恩,又不坏国法。”

孟知叶一下子呆住了。

皇上点点头:“毛鸾所言有理,朕便开赦孟师株连之罪,不过无信不立,抗旨之罪便由孟师一人承担,来人啊,将礼部判部事孟知叶押送御史台大牢监禁,听候御史台审理。”

这下孟知叶直接吓哭了,抗旨之罪,不管怎么审,他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活不成!

两个威武的上直亲卫进门,将老头拖出去,孟知叶一边被拖走一边大骂毛鸾,不一会就消失在长春大殿之外。

大多数官员心里都默默打了个寒战,孟知叶,帝师、礼部判部事,只因弹劾李星洲,新封的平南郡王,居然落得如此下场!

由此可见陛下之爱重,又想到李星洲十六岁便封王,更是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这李星洲绝惹不得!

可少数几个知情大臣,比如毛鸾却知皇上想孟知叶死绝非因李星洲,而是早就怨恨已深,今日只不过终于找到机会罢了,他也顺水推舟,讨好皇上还报当初一箭之仇。

可大多数人不是毛鸾,也不是皇后、田妃,他们根本不知皇上恨那孟知叶到何种程度。

在他们的视角看来,孟知叶之死无非因为他在朝堂上弹劾了平南郡王。

有时世界就是如此巧合。

.........

杨洪昭握着手中的信纸在大帐中踱步,有些惊疑不定,瓜州知府和副将站在身后,也没说话。

“你们说逆贼这到底为何?”他眉头紧皱,回头问:“逆贼大军压境,全驻扎在泸州边境,却迟迟不进军.......”

副将插话:“据探子陆续回报,他们已经驻军快一月了,兵力不断增加,从起初千人左右,已经增到万人以上规模,却还是一动不动,就这么钉在泸州以南。”

瓜州知府道:“会不会贼子怕了?”

杨洪昭摇头:“绝无可能,鞍峡当晚本将亲自见过,苏州能战之人少说也有十余万,再说他们新胜,士气正旺,正是再战的好时机,泸州地广人稀不说,厢军拢共不到三千,怎么可能怕。”

众人都不说话了,苏州情况越发扑朔迷离起来,大帐中众人都想不通贼子到底为何。

就在这时,有个卫兵进来报告:“将军,平南郡王,新军第十军指挥使已到城外十里.....”

杨洪昭思绪被打断,有些不耐烦,不满道:“到了城外就自己进来,还要本将出城十里去迎他吗!”

“将军息怒,先让他说完话吧。”瓜州知州安抚,然后又眼神示意那卫兵。

卫兵这才赶忙接着说:“平南王想问将军留给他的营地在哪,他说安营扎寨后会亲自来见将军。”

众人一愣,根本没想到这京都大害李星洲居然这么好说话。

而且人家彬彬有礼,反倒杨洪昭有些不好意思了,想了想道:“派出辅兵第七军,让军指挥使带队,亲自领平南王去营地,然后帮他们安营扎寨。”

“是!”卫兵领命,然后拿了令旗离开了。

杨洪昭有些懵,他总感觉哪里不对.......


状态提示:两百四十三、世界如此巧合+苏州迷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