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入冬的第一场雪,从下午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点多钟。
林小铁记忆中,自己在东北的这些年,无数次在冬天夜晚十点钟以后出门踏雪。这东北的雪说来也奇怪,往往是在下午开始飘落,晚上八九点就停了,给了人们在睡觉前出门踏雪、打雪仗的充足时间。
在下雪的这段时间,由于担心路滑摔伤,林小铁没有外出活动,而是任凭小熊出去玩耍。花豹和他一样,没有出去的yù_wàng,躲在窝里睡懒觉去了。
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林小铁开始了他做面粉的尝试。
之前为狍子们收集干草的同时,林小铁收集了很多草籽。这草籽主要有两种,大一些的比绿豆稍小一圈,是一种蒿草的草籽;小一些的比圆珠笔芯大一圈,是那种猫儿草的草籽。他曾在电视上见过用草籽加工成面粉的,所以他要尝试一下。
将一部分草籽放到直径约十五厘米的竹筒里,用一根松木棍作为捣杵,做成了简易的“石臼”——有大坑的石头太难找,只能用竹筒来替代。用木棍重重向下砸去,靠重力及击打力将草籽壳击碎、将里面的面粉露出来。
满头大汗地捅咕一晚上,才将几捧草籽捣碎成夹杂着壳的面粉。用一结水桶粗的竹子做成的简易簸箕簸一下,又用手进行挑选,去除了颗粒较大的草籽壳,将剩下的粗糙面粉继续放在石臼中捣碎,然后再用簸箕簸、用嘴吹走碎壳,最终做出来半斤多草籽面粉。
当天晚上林小铁就尝试用这些面粉做了几张饼。虽然没有葱油大饼那般香酥可口,但是毕竟做成了饼的形状,口感很劲道,只是由于有不少碎草籽壳而显得有点牙碜。用这饼来卷炖熟的鹿肉吃,有点像熏肉大饼的味道;用来卷笋丝、藕丝吃,有点卷饼的味道;搭上一个鸟蛋后再烤熟,吃起来和鸡蛋灌饼差不多!
这些得之不易的面粉,林小铁是不准备给小熊、花豹那几个家伙吃的。他要留着自己做面食打牙祭用,在这深山老林中,肉、菜都充足,面粉却成了稀缺资源。
雪停之后,借着不算皎洁却也恰到好处的月光,可以看到整个湖泊和草地、灌木丛都一片白茫茫,安静极了。空气更加清新,深吸一口愈加沁人心脾。小熊显得异常兴奋,这是它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雪,在雪刚开始下的时候就跑到雪地上玩耍。花豹仍旧是一幅泰然处之的神态,一边啃着鹿骨头,一边看着逗逼的小熊兄妹,时不时用不屑的眼神瞥一眼,然后慵懒地躲进了安乐窝,趴在树枝上睡大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小铁带着兴奋劲头儿不减的狗熊兄妹去跑步锻炼,绕着湖边跑了两圈。由于莲子的作用,他们的身体都愈加强壮,林小铁的外形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身体的气息更加顺畅。狗熊兄妹的身高已经到了林小铁的肩膀附近,没有其他狗熊那种臃肿的身体,而是肌肉感十足,大块胸肌非常明显。
花豹是从不参加他们的训练的,它每天早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去检查林小铁设置的陷阱,如果捉到了猎物,它就会跑回来报告。
最开始的时候,林小铁带着花豹去检查陷阱,花豹总是对已死的猎物视而不见,对活的猎物则异常兴奋、立即冲上去撕咬,这让林小铁很郁闷。后来再带它出去,只要它撕咬猎物,林小铁就会赏给它一顿皮鞭,然后饿一天不给食物。后来这花豹也就渐渐知道了活物不能碰,只要发现了猎物,它就会跑回来给林小铁送信,不再自己逞一时之快而遭受皮鞭暴打了。
从日期上来看,这场雪下的确实有点早。湖面还未完全封冻,只是在岸边两三米宽的范围内有一层浮冰,所以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白色的时候,唯独这湖泊是一片碧绿色。湖上的野鸭还在成群结队觅食,林小铁在芦苇荡中已经发现了好几处野鸭的巢,经常偷偷过去捡拾野鸭蛋,把这里成了他的天然鸭蛋供货点。
林小铁发现,雪地上有很多动物的脚印,从灌木丛通向湖边,也有从密林中通向湖边的,都是动物来喝水留下的印记。这些印记都是小型动物留下的,从外形判断,应该是野兔、松树、老鼠等。
围着湖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大型食草动物如梅花鹿、马鹿等的印记。到现在为止,林小铁也没追踪到那一大群鹿到底去了哪里。也许是化整为零了?也许是在山崖的那一侧果真还有一个非常隐秘的栖息地没被自己发现?
跑步回来,林小铁带着二熊到林子中打水时候,发现了美妙绝伦的一道风景:小溪两侧200米范围以内的树上、灌木上及草叶上,竟然起了雾松!
这雾凇甚是美丽!
林小铁曾在冬天专门赶往jl市的松花江边看雾凇。那里的雾凇是由于上游的热电站排出的热水导致。热气在低温的作用下立即固化、结霜,才成了闻名天下的雾凇奇观。
那时候觉得松花江边的雾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观,直到今天看到这溪边的雾凇,林小铁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美丽绝伦:晶莹剔透的白色晶体挂满了小溪边百米范围内的所有树木,就像突然进入了通话仙境一般,仿佛所有的树木都变成了水晶做的,在晨光的照耀下闪亮无比。用力击打一下大树,雾凇就“扑簌扑簌”落下来,像下雪一样。这雾凇出奇的厚重。如果不是知道昨天的雪下得并不大,还以为这里是寒冬腊月、积雪正深的时候呢!
从雾凇的美景中走出,回到营地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