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盗香>第四七三章 只采莲花 莫取臭泥

火车到德里,李虎丘与张铁军道别。

沿途中虎丘曾私下问他要不要跟自己回国。张铁军一口拒绝,在国内他是臭名昭著的贼头通缉犯,而到了日本,他则是受人尊敬的禅宗大师,不仅可以忽悠跨刀的武士,还可以帮助可爱的女信徒说姻缘解禅理。所以大愚禅师决心随这些对他感激涕零的武士们去日本。李虎丘只好对他毁人不倦,将忽悠进行到底的劲头表示欣赏。张铁军谦虚的表示,都是为了给国家创汇,哥哥迟早叶落归根。李虎丘说既然你有这么大抱负,咱们结交一场,哥们儿得想办法成全你。

分别在即,李虎丘拍着张铁军的肩膀,当着几个小鬼子的面,深表遗憾说道:“大师妙参禅理,慧光普照,一路说解,真令我获益良多好生钦佩。”

众武士均领教过虎丘的神妙功夫,尤其长泉信雄更知道李虎丘的武道修为还在自己父亲之上。见李虎丘对大愚禅师如此崇,均不住想道:难怪父亲(师父)对大愚禅师一见如故,禅学精妙,与武道相通,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体悟啊。

张铁军眼中含笑,心里赞虎丘够哥们儿,双手合十道:“李施主是有大神通之人,定力和念力都远胜过凡俗,禅宗修行全在一个悟字,全凭个人修持感悟,贫僧之语只在贫僧心中是对的,未必到了您心中还是对的。”[

李虎丘道:“大师禅学精湛,博闻广记,当知道两晋高僧鸠摩罗什的典故。”

张铁军做拈花一笑,合十道:“善哉,三寸不烂之舌,前辈圣僧大德的风采真令我辈思怀不已。”说罢,将鸠摩罗什的生平挑简要的娓娓道来。

两晋列国混乱,其中人才争夺成为一大热点。公元382年,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听说西国有个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

张铁军语带遗憾:“那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鸠摩罗什后,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其时,鸠摩罗什三十出头,吕光见他如此年轻,就当作凡人戏耍,硬逼着鸠摩罗什与其表妹龟兹公主成亲。”

日本人多喜爱华夏经典,佛经易理,青花妙笔,没有他们不感兴趣的。众武士一个个听的着迷,让李虎丘吓破胆的丹羽鹤问道:“大师,那位高僧干了吗?”

张铁军露出愤恨之色,叹道:“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吕光就设计,给他灌酒,灌完后将其与表妹关在一间密室里,鸠摩罗什酒后破戒。而后愧悔万分,痛不欲生,先是求死不得,而后又为弘法,忍辱而生。”

丹羽鹤却道:“在日本,高僧们是不必守色戒的,比如著名的一休大师,就曾遇盲女歌妓并与之相爱,还为她写下许多爱情诗,在日本佛学界传为美谈。”

张铁军其实学识有限的很,不但不知道一休宗纯何许人也,甚至连鸠摩罗什的典故都是李虎丘在车上帮他恶补的。白了丹羽一眼,心道这帮小鬼子净他妈胡说八道,没听说过找歌妓的和尚也配叫做高僧。续道:“吕光后来又让鸠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把他摔下来。但鸠摩罗什忍辱负重,没有一句怨言。吕光也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罢手。回军途中,吕光听说苻坚兵败淝水,就在今天的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鸠摩罗什为他谋划军机,尽管法传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潜心学习汉语,直至精通圆熟,为以后弘法传教做准备。”

李虎丘道:“鸠摩罗什大师为弘扬佛法忍辱负重,其实那时候活下去要比死去更需要勇气,他实是一位有大勇气之人,如果他那时候以死证佛心,这世间也不过多了个信仰虔诚的僧人而已,哪里会有后来的一代佛学宗师。”

张铁军继续讲道:“后秦姚兴为延请鸠摩罗什弘法传教,而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由国家出面,他组织、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留下许多传诵千古的佛学典籍,有一天,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损。至今舌头舍利依然在祁连山脚下的武威城中。”

张铁军说到此处,总结道:“鸠摩罗什大师为人仁厚,待人诚恳,空虚我见,善循循善诱,佛行事业,终日不倦,有人质疑他破色戒,生儿育女,他说学习佛理就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此乃千古偈语,吾辈典范。”

丹羽鹤颇有所感悟道:“一休宗纯大师曾作诗:有时江海有时山,世外道人名利间。夜夜鸳鸯禅榻被,fēng_liú私语一身闲。这位高僧的作为倒是跟我们日本禅师相近。”

“若莲花是佛理,大师为臭泥,没有臭泥之污垢又怎会有莲花的皎白?鸠摩罗什大师已经到了垢碍的境界。”李虎丘赞道:“禅师说的不差,古代帝王为得一人而动刀兵的事例固然不少,西有引发木马屠城的海伦,东方更有烽火戏诸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些事例的主角不是倾国绝色的佳人,能令两位帝王求贤若渴,不惜以刀


状态提示:第四七三章 只采莲花 莫取臭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