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一旦扶立幼主,你就是辅弼之臣,可以瞬间掌控国家权柄,大汉国尽在你一人之手,天下谁敢不从?”李儒说道,“洛阳稳定之后,即使是袁隗、卢植之流,又怎敢和大人相抗衡?又怎敢违抗天子之旨荒废国事?”
“尤其重要的是,扶立陈留王为帝,既能解除袁隗和士族大臣们的隐忧,又能顺应太尉刘虞和车骑大将军李弘的心意。也就是说,大人废黜之举,必定内无阻力,外无兵祸,乃是一件顺天应人,重振社稷之伟业,就是先帝在天之灵,也会全心全意佑护大人替他完成未了之愿。”
董卓冷笑道:“你说得对,我也想成为伊尹和霍光,也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我要是没了脑袋,我就连想都不能想了。没有袁隗和李弘的承诺,没有袁隗和李弘的支持,我绝不会做出此等离经叛道,人神共愤之事。”
一个时辰后,何颙再次来到平乐观。
何颙对董卓说,太傅大人把董大人的话上奏了太后,但太后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不同意董大人率军进城。太后说,董大人为稳定洛阳局势立了大功,待天子脱困后,当予以重赏。
董卓说,如果不能立即救出天子,天子的性命堪忧。天子一旦出事,洛阳何时才能稳定?所以我明日定要进城。
何颙说:“太后不同意,董大人擅自率军进城,可是死罪啊。难道大人要攻打洛阳吗?”
董卓冷笑道:“请何大人代我禀奏太后,如果洛阳大乱,车骑大将军远征失败,他势必要亲自南下解决洛阳所有问题,包括皇统。”
何颙叹道:“等车骑大将军南下,大汉国已经摇摇欲坠,来不及了。”
董卓心里一动,和李儒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何大人还是尽早回禀吧。”董卓掉头出了大帐。
李儒等董卓走远之后,悄悄吁了一口气。
“伯求,董大人说,他需要得到太傅大人和车骑大将军的承诺。”
何颙惊喜地问道:“你说服他了?”
李儒伸手摸摸脸上的伤疤,无奈地说道:“车骑大将军现在远在塞外,我说服他了又有什么用?”
“这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何颙高兴地拍拍李儒的肩膀,“车骑大将军李弘在离开河东之前,已经把处理北疆以外事务的所有大权全部交给了李玮。只要李玮能来,大事可定。”
八月庚午日(二十七日),凌晨。
何颙再次来到了北军大营。这次和他同来的有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周毖是武威人,早年就和董卓相识。伍琼是前度辽将军张奂的帐下司马,曾经和董卓在边疆并肩作战多年。三人带来了袁隗的密信。
袁隗在信中只字未谈废黜,但他明确表示支持董卓为稳定洛阳而采取的所有举措。袁隗说,张让已经提出要携天子北上幽州投奔太尉刘虞,考虑到天子的安全,他已经答应了。只要董卓做好一切准备,他就让张让出城,把救驾的功劳让给董卓,从而让董卓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洛阳。
八月庚午日(二十七日),上午。
李玮在李肃的护卫下,疲惫不堪地赶到了平乐观。
李玮非常担心洛阳的局势,他在都尉郭勋南渡黄河之后,匆匆赶到了风陵渡,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做出应对之策。李肃带来的消息让他愤怒不已。他立即急书典农中郎将张白骑再征三万屯田兵急速赶到风陵渡,自己带着府内的督贼曹徐岩、解悟和一百铁骑随同李肃日夜兼程,连赶三百里到了函谷关。
在函谷关他接到了何颙的急书,知道洛阳形势正在急剧恶化。李玮心急如焚,不顾疲劳和黑夜,再度狂奔八十里于黎明时分到了北军大营。
李玮见到董卓的第一句话就是,大人还在犹豫什么?为什么不杀进洛阳?大人在洛阳主掌朝政,车骑大将军在北疆戍守边塞,大汉国指日可兴。
八月庚午日(二十七日),下午,董卓终于做出了决定。牛辅、胡轸等人带着一万大军进驻平乐观。董卓和李玮带着出城前来会合的董旻和一千铁骑急速驰向了小平津。
八月庚午日(二十七日),深夜,黄河小平津渡口。
张让和段珪胁持着天子和陈留王,带着几十名仅存的中黄骑,赶到了黄河岸边。负责护送他们的是尚书令卢植和河南尹王允的手下中部掾闵贡。
这时董卓和李玮带着铁骑飞奔而来。张让和段珪大惊失色,以天子和陈留王的性命威胁董卓。李玮指着张让骂道:“你杀了天子和陈留王,我大汉国的皇统难道就断绝了吗?藩国之内皆是皇统,我大汉国何愁没有皇帝?”
张让和段珪面无人色,知道生机已绝。张让轻轻放开了大哭不止的天子,磕头拜别,“臣等就此辞别陛下了,望陛下自爱珍重。”随即和段珪两人投河而死。其他一些宦官有的跟着他们跳进了黄河,有的被一拥而上的铁骑砍成了碎片。
董卓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天子面前躬身行礼。天子看到强壮的像小山一样的董卓,吓得面无人色,哭得更加厉害了。董卓冷哼一声,大声说道:“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了。今日洛阳之祸,都是因为陛下宠信奸阉所致,陛下责任不小啊。”
搀扶天子的中部掾闵贡闻言大声呵斥道:“大人无礼。”
董卓站直身躯,指着闵贡冷声说道:“你要不想死,给我趁早滚开。”他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