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兖州昌邑。
袁绍、曹操、刘表等人日夜商议攻击之策。
在新朝廷中,袁绍的实力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即将开始的讨伐大战中,联军必须要依靠关中、关西方向的袁绍军牵制河东方向的北疆军,否则他们将无法顺利展开攻击。所以袁绍还是象过去一样,当之无愧地成为联军统帅。不过,和过去不一样的是,曹操、刘表这些人现在都是一方大吏,他们对袁绍不再俯首听命,而是指手划脚了。
袁绍把攻击时间定在四月中到五月初,这是春耕春收时间,此时攻击,可以迫使冀州南部郡县无法进行春耕春收。这样到了下半年,河北流民饥民暴增,河北形势随即岌岌可危。如果能促成冀州流民暴乱,那冀州今年就基本到手了。
袁绍的攻击策略是以重兵驻防于关中和关西两地,威胁河东和晋阳,以有效牵制北疆军的兵力,同时,各路大军从河内、兖州东郡、青州平原郡三地分七路攻击冀州。
这个办法好处很多。首先各路大军可以以最快时间和速度赶到黄河岸边,就近渡河。这样一来,攻击时间可以提前,将士们可以减少行军路程,粮草也能得到节约。其次,联军七路大军齐头并进,可以大大提高推进速度。联军的推进速度越快,河北就越恐慌,形势发展对联军越有利。第三,北疆军最厉害的是铁骑,铁骑最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神出鬼没。要想把这种劣势扳回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路同攻。分路同攻,不但可以让各路大军互相支援,还能大大压缩铁骑活动范围,迫使他们失去灵活和机动。
第四,河北财赋有限。李弘之所以要修改兵制,就是因为河北财赋无力支撑其庞大的军队。河北前年先是出兵关中,后来又受灾,去年又征战塞外,今年它无论如何也无力支撑持久大战。所以北疆军为了保住冀州,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尽早和联军在冀州南部决战。联军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拖延决战时间,把决战地点推移到冀州中部。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分兵前进。一则联军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消耗北疆军的兵力,二则可以打击北疆军的士气,三则可以逼迫河北财赋崩溃,四则可以破坏冀州,让冀州流民暴增,诱使流民暴乱,把北疆军推进绝境。
但这个七路同攻之策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各路大军容易被北疆军一一击破,最后导致全军溃败。
曹操提出把七路同攻变为三路同攻。这样每一路大军都有足够实力抵御北疆军的攻击。如果其中一路大军能够缠住冀州北疆军的主力,那么其它两路大军可以一路畅通无阻,飞速杀到冀州中部,然后再回过头来合围北疆军主力。
双方为此展开争论。
与此同时,各地消息纷纷送到了昌邑。
冀州北疆军正从各个方向向黄河集结。冀州各条驰道和河道上布满了马车和船只,几十万民夫正把大量的粮草辎重送往邯郸、邺城、甘陵和平原。冀州百姓传言,北疆军即将南下平叛。
河东北疆军没有动静。
中原各州郡的军队先后出动,惊动了盘驻在泰山一带的管承、管亥。徐州境内的吴霸,豫州境内的刘辟等黄巾军余部。这些黄巾军最近活动频繁,有可能趁机劫掠运送到兖州的粮草辎重。
江东战事越来越激烈。孙策数次求援,袁术无奈之下,分兵南下江东。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引起了袁绍、曹操等人的注意。兖州典农中郎将任峻书告曹操,从正月开始,中原就没有下雨,至今已有三个月。各处河渠濒临枯竭,极有可能影响春耕。如果今年中原遭受旱灾,流民暴增,攻击河北就显得非常危险了。
袁绍和曹操等人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此刻,河北肯定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各地州郡联军要攻击河北了,所以北疆军出动了。他们可能会抢在联军发动攻击之前,渡河南下,把战场推到中原。北疆军杀到中原,既能保住冀州,又能趁着联军兵力分散之际予以痛击。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由于袁术半数以上的兵力已经陷进江东战场,徐州的威胁彻底解除,刘备可以调集七成以上兵力北上参战,这使得联军在兵力上更具优势。
袁绍不再犹豫,命令各州郡大军即刻北上黄河,驻防各渡口,严防北疆军渡河南下。只待粮草辎重齐备,立即发动攻击。
袁绍还是决定用七路攻击之策。按照他的推测,北疆军的主力大军除了晋阳朝廷的南、北两军外,也就是塞外铁骑了。南、北两军有六万人,不可能全部赶到冀州,另外河东方向也还需要北疆军主力予以兼顾。去年李弘征战塞外,大漠未必稳定,塞外铁骑也不可能全部南下。这样算起来,北疆军能投入到冀州的主力最多只有六万人左右。至于冀州七座军大营的兵力,袁绍认为那些都是河北实施新兵制以后招募的屯田兵,训练时间短,没什么战斗力,不堪一击。
曹操也没有再坚持。
这时,谁能抢先渡河,谁就能占据先机,先杀过河再说吧。
八百里快骑冲去昌邑城,向四面八方呼啸而去。
田楷、刘备、张扬、马腾等人也随后出城,会合各自的大军去了。
大汉国建兴元年(公元197年)四月。
四月初,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到达邯郸,建大将军行辕。
左将军麴义、虎烈将军颜良,冀州七大营统领王当、张郃、高览、文丑、张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