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
的怒吼声。

韩遂目瞪口呆,心神震撼。

马超接到韩遂的书信,日夜兼程赶回长安。

“逢纪答应了我们的条件吗?”韩遂急切问道。

“没有,关键条件一个也没答应。”马超恨恨地说道,“大概是看到河东北疆军没有渡河攻击迹象,而中原战场也全部停战,所以逢纪的口气越来越硬。他拒绝让出潼关和武关,拒绝在大雪来临间给我们钱粮。本来答应给西凉的赈济也借口河内失陷需要征募更多的军队展开反攻而推迟到明年春天。”

“明年春天?”韩遂怒极而笑,“到了明年春天,北疆军就要渡河攻击了,他给我的钱粮正好用来打仗。袁绍这笔帐算得倒是非常精细啊。”

“是不是让羌人暂时返回西凉?”马超问道,“很快就要下雪了,如果再迟延一段时间,羌骑就无法回去了。”

“立即让他们回去。”韩遂点头道,“我们粮草有限。如果大家都待在关中,年初我们就要杀马充饥了。你也带着军队回去。”

“我?”马超愣了一下,“我也回西凉?”

“对,河北组建了四万人的西征大军,正在奔赴河西。”韩遂苦笑道,“皇甫郦说,庞德将在下雪之前带着两万铁骑赶到武威郡。而东羌、西部鲜卑和匈奴人的铁骑将在初春陆续赶到河西与其会合。”

“西征大军?”马超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先生,他们要打西凉?”

“咚……”韩遂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我们失策了。中原大战,河北之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从塞外征调了七万胡骑南下,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谁能想到,河北竟然牢牢控制了塞外诸胡,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马超根本不相信,“皇甫郦肯定在胡扯。河北为了戍守大漠,在塞外驻扎了数万铁骑,这些人一旦南下,塞外诸胡失去威慑,随时可能反叛。所以这次南下中原作战的胡骑,最多不过是弧鼎、弃沉、射缨彤、席欢洋这些李弘的心腹部下而已。至于塞外戍守铁骑和其它胡族部落铁骑,李弘绝对不敢随意征调。”

“这是真的。”韩遂拿出了徐荣的书信,“冀州大战结束后,李弘马不停蹄,北上塞外巡视大漠,把匈奴单于庭、鲜卑诸部的藩属国地位改为了归属地位,所有胡族诸部分的族众都变成了大汉子民,所有胡人都享受大汉子民的待遇,并在南迁胡族部落的同时,在边塞郡县大力推广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稳定和发展胡族部落的新政。胡族诸部的首领们得到了更多的财富,而他们的族人现在不但能享受到朝廷的赈济保证自己的生存,还能因为加入了大汉兵户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牲畜和牧场。胡人生存无忧了,一家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归顺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保证,人人对大汉天子和朝廷感恩戴德,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背叛大汉?所以,胡族诸部被河北所控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依据河北的新兵制,士卒们的功劳越多,获得的土地就越多。而对胡人来说就是属于自己的牛羊越多,属于自己的草场越大。”韩遂连连摇头,“河北的这种新兵制,对士卒的刺激非常大,人人都愿意打仗,人人愿意誓死奋战。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到了明年春天,加入到西征大军的胡骑会越来越多。”

马超想了一下,疑惑地问道:“先生,河北不停地征伐打下了大片的土地和草场,然后又把这些土地和草场赏赐给了立功将士,那么,河北的财赋如何增长?如果河北财赋不能增长,那它又拿什么打仗?”

“问得好。”韩遂看看坐在身边的韩翼、阎行、凌孺、杨秋等西凉众将,毫不掩饰自己对马超的赞赏,“在座诸位大人中,只有孟起看到了这其中的要害。”

“河北新田制和新赋税制的重点有两个。”韩遂说道,“一个是天下的土地大都是朝廷的。”

“十几年来,大汉战火和灾祸连绵不断,人口骤减,无主土地非常多。除了一些活下来的门阀富豪们的私人土地,还有朝廷新近赏赐给立功将士的土地,其它土地都是朝廷的。草场也是一样。这些年,李弘先后平定匈奴人须卜骨都侯的叛乱,诛杀和连、慕容风、拓跋锋等鲜卑首领雄霸大漠,占据了浩瀚疆域,河北拥有的草场数不胜数。河北把这些属于朝廷的土地和草场分给普通百姓和胡人,让他们耕种和放牧,所得收益双方按约定分成。土地是朝廷的,这是河北财赋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

“二是按丁征缴赋税。本朝四百年来,一直按土地数量和人口多少分别征缴田租和口赋。但因为河北实施了新田制,每个人都分到了相同数量的土地,所以赋税就按丁征缴,每丁征缴相同数量的赋税。这样一来,百姓就无法欺瞒府衙少缴或不缴赋税。按丁征缴赋税,导致河北财赋骤然暴增,更使它在中原大战后恢复元气的时间大大缩短。”

韩遂说得很笼统,而马超、杨秋等人没有听明白,似懂非懂,约略知道河北实施的新政非常高明。河北的士卒和北疆的胡人只要打仗立功了就能得到土地和草场,所以北疆军会越来越厉害。

韩遂简要说了几句后,不知想到了什么,陷入了沉思。

大堂上一时非常安静。

“先生,庞德率领铁骑大军赶到武威后,未必会立即发动收复河西五郡的大战,他们真正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逼迫我们联手攻打洛阳。”马


状态提示: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六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