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白莲教就被杀的血流成河,尸堆成山。那自称小明王的苏贵,没于乱军之中,尸体给砍得七零八落。白莲教的一应王爵、元帅,纷纷或杀或擒。只是,那趁乱逃出城的常家父子,却还是没了踪迹。而据俘虏供述的从俺答那边来的李自馨长老,也没有找到下落。
至于入侵山东的蒙古军,虽然剽悍善战,但奈何他们在大明腹地,缺乏周旋空间。第一曰济南城外大战,因为寡不敌众,被边军铁骑杀退,之后转战各地,可是后面的数千边军铁骑紧紧咬住不放。蒙古军一人双马,固然行动要比边军迅疾,可是边军是本土作战,而蒙古军不论到哪,都是大明的部队,杨博更早已传令山东各县,坚壁清野,以火器助剿,以城头火号传递鞑虏消息。这样,蒙古军始终无法甩开边军,每过一县,力量都要削弱几分。几番交战下,终于在黄河边上全军覆没。赤那、巴拉投水而死,两个总兵光是蒙古人的首级就砍下了三百余颗。
不要小看三百多颗首级。当初杨博镇守边关,斩蒙古人首级一百四十颗都算大胜了,这获胡虏首级三百多颗,简直就能称的起空前的大捷。不过这功劳,大头却是着落在了严鸿身上。毕竟他是这场战斗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虽然自始至终,他多数时间是待在城里没动,身边大群护卫,自个更没有亲手杀一个敌人。但是这不要紧。奏折上写他运筹帷幄,赞画军机,谁敢否认?而严鸿带来的王刘陶邵四总旗等锦衣卫、何秉忠等京军、孙烈等飞虎山响马,则成了浴血拼杀,斩杀鞑虏,身带大小伤十数处,死战不退……如是种种,不一而足。其中多数虽然有些夸张,倒不是完全的无稽之谈。
地方上的官,严鸿自然也对的起他们。文官都是居中调度,支应钱粮,武将浴血奋战,战不旋踵,格毙敌若干若干。花花轿子人抬人,理应如此。有了这钦差的奏折,再加上严家势力,纵不能升官发财,至少洗清白莲教的嫌疑,问题总归不大。
另一方面,大战刚刚结束,钦差副使海瑞就接到朝中旨意,招他回京,协查司礼监随堂太监李彬侵吞内承运库钱粮一案,由正钦差严鸿和中官张诚留守济南,处理善后事宜。新巡抚到任前,严鸿暂代巡抚之职。
如果换个旁人,对这种调令,也许会有很多抵触。毕竟如今济南风波初定,正是大展拳脚刷功劳的大好时机,甚至还可以趁着百废待兴的关头捞取大量好处。更何况从科举的角度,海瑞好歹是个国朝举人出身,虽然在一般的进士官面前是被鄙视的对象,但在如今这个奇葩的领导班子里,却是凌驾于严鸿的官生出身之上的。要是海老大人留在济南,这临时巡抚固然争不到,但是弄个二把手当当,一点也没问题。
所以怎么看这调令也是个卸磨杀驴的架势。不过,大清官海瑞倒是没这些官场上弯弯绕的想法,他的关注点全在案子上。侵吞内承运库钱粮,挖封建主义墙角,这种案子在海瑞看来,简直是超级人渣败类做出来的十恶不赦的罪行,他怒不可遏,发誓定要将这个没jj的贪腐之徒绳之以法。当下马不停蹄直奔京师,为国家抓捕硕鼠蛀虫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