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的家通往三国>第0051章 秋去春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凉爽的北风沿着沔水南下,吹拂到唐家庄园,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唐家庄园里,如今一派繁忙景象。

金色稻浪起伏,庄户们欢歌笑语,准备着打谷工具。收获的季节,会很忙碌,但心情也很愉快。

工坊那边这几个月一直都冒着黑烟,到了晚上,都能看见红红的火光。

河边耸立的风车已经开始运转,巨大的叶片被风吹得不停旋转。周梁用陈谷做实验,磨出了第一担面粉。振奋之余,立刻拍板,开始建造第二座风车。

大人们在忙碌,小孩们也不能像在夏天时那样整天在田埂嬉戏了。周梁早就敲定了入学名单,所有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得进入唐家庄园小学读书。大部分庄户对这项决定都很欢喜。也有少数人宁愿自己的孩子在农忙的时候帮自己干活,他们不相信读书能改变自己孩子命运。但是周梁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权力。这是义务教育,让孩子去读书,就像纳粮一样,是义务!好在不用庄户们交学费,后来还听说包孩子们两餐饭。这样的“义务”,很容易就让所有的庄户都想通了。

令唐保派人去联络后,在颍阴县认识的那几个大商人亲自来筑阳了。他们对周梁的货物一直念念不忘。

这次,周梁给他们准备了堆满整整三个房间的小镜子、香皂、火柴、细瓷碗等商品。这是周梁花了一个月时间每天一个推车的运过来的。

在搭建自己的贸易商队之前,就先借助现有的商人,来赚一些快钱吧。周梁高薪雇佣熟练工匠,每个月光薪水就要花费数十万钱,加上其他的开销,一个月花出去的钱在三百万以上。而且这笔钱还在逐月增加。

幸好靠着跨时空倒卖小商品的暴利,压力还不大。

如今北方战事进入白热化,关东诸军屡屡吃败仗,而孙坚却打得风生水起,让董卓吃了不少亏。

与此同时,袁术占据南阳地区,一面要为孙坚提供军粮,一面又在南边和刘表相持,到了秋收的时候,更是肆无忌惮地搜刮百姓,南阳百姓一年劳苦的成果,几乎全都被袁术抢走。

许多百姓活不下去,成群结队,趁着月黑风高,偷偷越境南下,一时间荆州地区多了不少流民。

在周梁眼里,这些流民都是劳动力与兵源。于是他立刻在筑阳开设粥厂,只要是南阳逃难过来的人,都可以得到安置。

转眼到了来年春天,周梁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一年了。

孙坚攻入了洛阳,但是他很快发现呆在那座烧毁的空城里没啥意思,唯一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传国玉玺。

董卓回到长安,在潼关布下重兵,等待反董诸侯来攻。然而反董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开始各自抢地盘去了。董卓也就乐得逍遥,安心地在关中做老大,只是偶尔派一些使臣到各势力,看看能否招降。

见董卓退守关中不出,袁术就将目光投向荆州。南阳已经被他搞得民生凋敝、残破不堪。他需要富庶的荆州来做他的基地。于是他命孙坚率大军南下,直指襄阳。

筑阳唐家庄园第一次距离战争这么近。唐瑁已经吓得从襄阳跑回来了。

江东之虎孙坚打仗名不虚传,他一路南下,与刘表手下大将黄祖逆战与樊城与邓县之间,数破黄祖大军,将刘表在汉江以北所设的营寨一一拔掉,仅仅半个月时间,就杀到了襄阳城下。黄祖不敢再战,带残兵退入襄阳城。于是孙坚大军将襄阳围困起来。

襄阳城城高地险,易守难攻。孙坚只得围而不攻,截断了所有可能向襄阳城运粮的粮道。相持的时候,战争打的就是粮食。

城里每日要消耗大量粮食,城外的孙坚大军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去年秋天,袁术已经将南阳敲骨吸髓地搜刮了一遍。如今开春南阳陷入战乱,没有按正常时节播种,很多土地荒芜。袁术还是靠着去年的粮食在支撑这次围城战。

袁术自然不会闲着,既然刘表的军队被压缩到襄阳以南。他就派出多支征粮小队到襄阳周边诸县征粮,下令敢有不从者,皆屠之。

征粮颇为顺利,没有哪个县敢忤逆袁术。交粮,顶多是饿半年,以后可以靠着野菜充饥,或者流亡到其他州郡就食。不交,立马就会被杀光,粮食依然会被袁术抢走,白白丢了性命。

筑阳县自然也在袁术的征粮范围之内。一只袁术的征粮队坐船沿着沔水西上,朝筑阳杀了过来。

刘表派来的李姓家奴不敢与袁术的征粮队对抗,丢下建好的寨堡,带着四百名私兵逃跑了。

现在摆在周梁面前的问题,是乖乖地交出粮食,还是与之一战?

自从去年末收养了大量南阳流民之后,唐家庄院的人数翻了一番,已经接近五千人了。在筑阳军校就读并接受军事训练的士兵已经达到了三百人。此外庄园里能够动员起来参战的,可以超过一千人。

那些南阳的流民,对袁术又恨又怕,又不少人都是与袁术有血仇的。因为他们在逃难的途中,有不少亲友都死于袁术的追兵刀下。周梁可以感觉到,这些人战意很浓。

筑阳县城里还有两千多家,差不多一万人。在西边与南边的山沟沟里,还有大概三千多家农户,算起来也有接近两万人。这些人去年秋收之后已经向刘表纳过粮了,如今剩下的都是自己家今年活命的粮食。周梁带着人在筑阳走访了一圈,看看民情如何。这些人大多还是惧怕袁术,他们更愿意一家


状态提示:第0051章 秋去春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