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我曾流浪>第13章 学习之苦

孩子的学习从来都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稍微轻松一点,多利用空闲的时间陪着我玩一玩。可他们的老师不允许,他们一直被大量的作业和无休无止的课文背诵包围着,我也就一直远远地看着,等待着。怎么有那么多的知识要学习呢?我总是想不透,想不透也就不想了,省的头痛。

夏天来了,孩子的学习更为紧张了。那么小一点的孩子,整天都要读书写字,看着我也心痛。课程扑面而来,作业接二连三,孩子们根本是应接不暇。六年级的孩子要升入初中,虽然是免试入学,但老师的要求丝毫不会放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课文。热浪横流,读书声总是此起彼伏。夏天来了,孩子的辛苦季节也就来到了。

“不好好读书就没有理想的前途,为了不像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四处奔波地打工,你们就一定要好好地读书,认真地做作业,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完了在大城市工作,挣大钱享受美好的生活。”一位将要退休的老王老师,对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一丝不苟。

老王老师和小王老师都是六年级的科任教师。小王老师任班主任,教语文课和英语课,老王老师教数学课。后来我才听说,全校六个年级一共五十个学生,五名老师,二三年级是复式教学。三年级以上的英语课全部是小王老师一个人教,其他的老师没有学过英语,不说教英语就是看见了也只能躲得远远的。

两个王老师,一个年轻一个年长,对于教书育人这样的大事看法很不一致,因此也就有了一些小小的思想碰撞或者工作上的摩擦。

老王老师是三十年前的民办教师,那时候的民办教师就是农民的身份,因为有点文化,村里的学校没有人给孩子教书识字,就聘请了进来。起初听说是按劳力记工分,每月还有五元钱的补助。在农村,干这个事情相对体面,出力不大还能挣工分吃饭,穿着相对整洁,是一些整天依靠苦力吃饭的人所羡慕的好差事。老王老师初中毕业就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干什么呢?农村的天地足够大,但他对农村的一切都很生疏而且没有干体力活的身体。

“好歹也读了不少的书,总不能整天在几亩山地里混日子。”他虽然在村里认真的干农活,但心里始终不踏实,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一片静寂的时候,他就面对漆黑的夜肆意想象着。他实在不甘心,总想着到外边打拼一番,可他的父亲坚决地阻住了他。山里人的本分职业就是种地,就是在生产队干活凭工分吃饭,别这山看着那山高了,快安心的干活学点技术,好好过日子。他父亲的一番话将他的梦想严严实实地挡在了大山。后来他一心想学习开拖拉机,队长也基本同意,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是一位拖拉机驾驶员,开着拖拉机在地里耕种,就算多年的书没有白读。于是他就一直等待着有一台拖拉机供他学习,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后来,让他想不到的机会降到了他的停没有老师是个最大的难题。村主任跑遍了全村找不到几个有点文化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却死活不干教书匠这个事情。理由很简单也很世俗,认为教孩子过于麻烦,没有前途。老王老师没有这样想,他干脆地答应了,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村上的小学。教孩子知识,自己也可以不断地读书学习,真的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大好事。他白天教书,晚上回家备课改作业,没有事情的时候也读读书写点豆腐块文章。

一晃七八年过来了几位国家的正式教师,他这个临时的聘任教师为村里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但个人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慢慢熬,总有机会的!”他也为此找过好几次乡上的领导,但领导的回答总是这样的。他于是就一直干着,五元工资的时候,他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十几元二十几元工资的时候,他照样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教育孩子做人学知识和自己的工资高低是两码事,他始终分清了这么两点,于是就一直心无旁骛地干着。绝对不能在教书育人上马虎,更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是他几十年来干教育工作的唯一准则。

“不论怎么说,在教育娃娃的事情上不能打折扣!”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言一行都要教化孩子,千千万万都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好多年来,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一个认识:误人子弟无异于杀人父兄。在他的努力下,好多孩子的基础知识训练的特别扎实,学习的习惯非常好,后来就一路顺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他也因此有了成就感,也因此更加坚持自己的做法,在教书育人上,丝毫不能马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能走错一步。

他的教育教学业绩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可他自己的前途命运却得不到任何转机。他照旧每天早晨和孩子一块到学校教书,下午和孩子一块回家干农活,他成了典型的半工半农型人员。种地足以保障家庭的开支和生活的需要,教书,满足了他的一颗纯洁的事业之心。

当初与他一块教书的几个人因为看不到希望,放弃了这个整天围着孩子转的事业,回家干起了别的事情。而他始终不愿舍弃教书这个单纯而美好的事情,他一直固守着,谁的建议都不听,就专注于为孩子传道受业,默默无闻地干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一


状态提示:第13章 学习之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