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2》的后期制作由好莱坞十二家大型特效公司吃下,这部超级大片,光是后期特效的制作,费用将破一亿美金,才有这么惊人的特效。
它代表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的最高水准,迈克尔.贝是超级大导,业内老油条,没有人可以欺骗他的那种,在制作《变形金刚》时,他的成本1.5亿,但特效的水平并不比这个2.5亿左右的《蜘蛛侠3》和《加勒比海盗3》逊色。
这一次迈克尔.贝手持2亿巨款,打造超级神作的续集,抠门如布拉德.格雷也是豪气万丈:“老贝!钱管够!敞开拍。”
迈克尔.贝道:“2亿吧?光靠钱堆也不一定可以堆出好电影。”
你看?这样的政治觉悟,老板们不喜欢才怪。
迈克尔.贝合理的分配了资源,由工业光魔和d2吃下了大头,其它的由另外十家公司负责。
《蜘蛛侠3》制作成本2.58亿美元,特效占1.55亿美元;《加勒比海盗3》制作成本3.42亿美元,特效占2亿美元。
特效为什么这么贵呢?成为了电影占比最重要的一块了。
在电影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为了制作出超现实的效果,同时也为了节省拍摄成本,特效技术应运而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特效逐渐变成引爆眼球的大片标配,也成为了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体现,它具有劳动力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的双重特征。
这特效制作的主要成本包括:硬件成本(占20-30)、软件成本(占10-20)、人力成本(占60以上)。
硬件成本,特效制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十个环节,分别是:三维特效: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特效:抠像、擦除威亚、调色、合成、汇景。每个环节又细分为若干小项目,由相应的部门负责。
由于每个制作项目涉及到的素材量极为庞大,对硬件的运算能力、绘图能力、储存性能要求极高,没有顶级的硬件支撑,根本无法做出高质量的特效。
而且现在的特效大片,都采用imax规格拍摄和放映,相较以前标准更高,画幅更大,使得特效制作的工程量成倍增加。
特效是用电脑来做没错,不过可不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电脑,而是大型的工作站、服务器,他们的价格是普通的十数倍。
就是这样一台顶级配置的硬件,也需要连续运行50个小时,才能渲染出1帧特效画面,而电影1秒至少有24 帧,这一计算,一段时长5秒的的特效镜头,一台机器要渲染250天!
为了压缩渲染时间,提升效率,只有简单粗暴地增加硬件数量。
像工业光魔,维塔这些成熟的大型特效公司,内部都搭建了自己的渲染农场,里面有上千台工作站和服务器在日夜运转。
特效制作每个环节都要用到大量专业软件,价格不菲。
人力成本,这才是花费最大的部分!
电影特效工序环节多、软件调试繁杂、制作耗时长,需要上千人耗时数年共同完成。据统计,《钢铁侠》特效团队1255人、《铁达尼号》739人、《蜘蛛侠3》1453人、《加勒比海盗2》1180人、《变形金刚2》1178人。
这些特效师按大概6:3:1的比例,分为普通特效师、高级特效师、顶级特效师,在团队中担任着不同的职责。
在米国这个电影工业大国,普通特效师年薪约4万美金、高级特效师年薪约6万美金、顶级特效师年薪约15万美金。
这样一个1000人的团队,一年下来光工资就要5700万美元!而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2-3年,使得人力支出成为了最大的成本。
特效行业汇聚了世界顶级的硬件、顶级的软件、顶级的人才,耗费数年时间,经过上千人的呕心沥血,精雕细琢,才呈现出最真实震撼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比现实精彩万倍的虚拟世界,这当然必须最贵的投资!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特效公司债台高筑。2008年起,集聚约200家特效制作公司的洛杉矶有6家相继倒闭,上千名特效工程师失业,许多往日衣食无忧的签约特效师沦落为短期合同工。
尽管目前好莱坞大片几乎都有特效镜头,但特效部门最终获得的利润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的20以上。这个曾经最有优越感的行业,逐渐开始输出廉价劳动力。
事实上,特效公司承担着很大风险,公司架构庞大,灵活度和资金流受限,一个镜头的改动就可能导致一笔计划外的严重损失。
好莱坞特效公司遍地开花只是虚假繁荣,更何况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当下,特效不再是好莱坞的专利。运营成本低廉、受政策扶持的亚洲公司很可能轻而易举就抢了好莱坞的饭碗。“我们创造出了一些伟大的作品,让某些人赚到钱,而我们特效公司并没有赚到。”某位特效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刚入职的特效师可能每周工作50到60小时,后来就会增长到90到120小时了,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一旦一个项目结束,他们可能立即下岗,直到几个月以后有新老板招收。特效师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伦敦、温哥华、新西兰,一个命令就能让他们飞到地球对面去,离开老婆和孩子。
比如拍摄《魔戒》时,片方和新西兰政府达成协议,如果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话,剧组就在新西兰取景。有实力的公司在没有补贴的地方能运转得很好,而其他